竹山县委编办主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充分发挥机构编制资源效益,探索建立流域综合治理常态长效机制,着力构建体系完备、力量多元、运行高效的流域综合治理模式,确保一江清水永续北送。
坚持高位谋划,统筹推进“一盘棋”。一是提高思想认识。紧紧围绕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要以流域综合治理明确并守住安全底线”这一目标,组织全体机构编制干部深入开展学习研讨,提高思想认识,强化担当意识。二是健全组织领导。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建立由县委主要领导为组长、各执法部门为成员的联席会议制度。三是明确目标任务。将流域综合治理列入县委、县政府年度重点任务分解清单,明确责任领导和责任单位,要求责任单位制定具体工作方案,定期通报,跟踪问效。
坚持系统思维,由点到面“一张网”。一是编制一套规划。机构编制部门会同水利、环保、自然资源等部门合力编制全县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规划,一体推进治山、治水、治河、治村、治污,着力构建“一带三区多廊道”发展格局。二是打造一个试点。以强化宝丰镇综合行政执法力量为切入点,着力打造宝丰镇韩溪河小流域综合治理试点。成立县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大队宝丰片区综合执法中队,核定人员编制,充实执法力量。执法工作人员实行派驻部门和乡镇双重管理,车辆、执法装备实行“物随人走”的原则,一并下沉乡镇。三是建立一张清单。制定印发《竹山县水质安全保障工作任务清单》,细化水质安全、污染防治、水土流失治理、流域内尾矿库治理、水质风险监控预警等12大类20项工作任务,明确县级领导牵头、主要职能部门及各乡镇负责组织落实,切实保护提升全域水质。
坚持要素保障,整合资源“一条链”。一是优化体制机制。积极配合推动构建职能统一、权威高效的生态环保管理体制,调整优化县林业局内设机构,全面推进林长制落实落地,守护森林草原资源。二是推动规范履职。制定出台《县直单位流域综合治理工作职责》,理顺相关职能部门职责边界,进一步明确县水利湖泊局在统筹指导河湖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河湖生态流量管理、水土保持及河湖长制组织实施工作方面的职能职责。全面梳理流域综合治理涉及到的8支执法队伍执法事项1821项,做到“执法有据、责权具备”。三是强化编制保障。研究制定《竹山县事业编制周转和调剂使用管理办法(试行)》,采取“编委核增+部门统筹+内部调剂”方式,通过公开招聘、退役士兵安置等多种途径,全力保障流域综合治理人员编制需求。
坚持协调配合,多方联动“一股绳”。一是强化县级统筹。县委编办配合环保、水利等部门严格贯彻落实《竹山县流域安全规划》,把流域作为基本治理单元,统筹抓好2个三级流域片区、6个四级流域片区和13个五级流域片区的综合治理及管控,分类制订相关标准规范,推动实现上下游联动、左右岸兼顾、水里岸上协同治理。二是强化执法联动。推动县乡执法有效衔接,打造流域综合治理“乡呼县应”平台,赋予乡镇协调权,实现县乡快速、高效联动执法。推动建立“林长+检察长+警长”协作机制,促进“两法”衔接和“两诉”衔接,筑牢生态根基。推动建立竹山、竹溪、房县交界水域采砂管理联动机制,强化水政执法有效衔接,保障水质安全。三是强化区域协作。推动联保联防,与神农架、重庆等地签订联保联防协议书,突破行政区划限制共同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森林防火、打击犯罪等工作。推动跨区域协作执法,与陕西安康镇坪县、平利县以及兄弟县市检察机关共同会签《关于建立堵河流域检察机关跨区域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协作机制的意见》,推进堵河流域生态环境一体化保护。(竹山县委编办沈明地、黄亮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