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利川市委编办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把人才作为推动县域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结合全省机构编制“五重”工作,不断完善人才工作体制机制,深入挖潜机构编制资源,服务人才工作高质量发展。
强化党建引领,建立完善人才工作领导体系。利川市始终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建立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协调、有关部门和群众团体共同参与的党管人才工作领导体制,成立由35个职能部门组成的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将人才工作纳入党的建设重要内容,加强对人才工作的统筹谋划、集中部署、整体推进,切实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制度优势转化为人才发展的制胜优势。
强化制度保障,建立健全人才服务体系。一是制定出台《利川市“清江英才”认定实施办法(试行)》《关于充分发挥“候鸟”型人才作用的意见》《利川市柔性引进“候鸟人才”认定实施办法(试行)》等一揽子人才政策,建立完善“高层次”人才、“清江英才”、“候鸟”人才等各类人才招引、培育、留用、管理等政策保障体系,确保“引育留用”落地见效。二是创新用编模式,建立编制“周转”制度。按照“统一计划、指标管理、统筹统还、专编专用”的原则,形成“总量控制、动态调整、有放有还、周转使用”的编制使用管理新模式,建立“高层次”人才事业编制“周转池”,服务重点领域,保障引进“高层次”人才用编需求。三是完善配套措施,提升人才服务质量。免费提供人才公寓、人才民宿,让人才居有所安;实行创业一次性补贴、创业贷款贴息等政策,让人才创有所助;开通医疗“绿色通道”、给予项目奖励,让人才才有所享。整合现有资源,搭建线上线下交流平台,鼓励畅所欲言、建言献策,及时回应解决热点难点问题。
强化数据运用,建立完善人才数据体系。一是建立本土人才资源库。围绕信息技术、医学、农学、林学、教育等领域,通过挖掘、评比等方式对利川市现有行业领军人才、特殊专业人才等人才资源进行汇集,首批将700余名专业人才纳入本土人才资源库。通过对成熟人才的统筹调配,做到了人岗相适、人尽其才,盘活了人才资源,激发了人才活力。二是建立“候鸟人才”储备库。近年来,利川市大力实施“候鸟人才”计划,将2000余名“候鸟型”专家人才纳入“候鸟人才”库,并创新性将每年8月15日定为“候鸟人才日”。同时,为广大“候鸟人才”搭建专属平台,已建成产业技术研究院4家、专家工作站4家、“候鸟人才”工作室22个。目前,平台已有500余名专家教授、高级工程师、知名学者和技术型人才,并为利川提供相应服务。三是建立专业人才需求库。为有计划有效的精准引才,确保为各部门(单位)招引的人才人岗相适、专业匹配,市委编办对全市各部门(单位)急需紧缺专业人才进行了调研分析,建立台账,经严格审核后纳入专业人才需求库,为今后精准引才做足了功课,奠定了基础。(利川市委编办谭长华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