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巴东县委编办认真拟定年度机构编制工作调查研究重点,确立“四步八法”,将调查研究融入日常、覆盖全员,确保机构编制工作不偏离政策、不脱离实际,为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支撑。
紧跟“上面”,强化政治敏锐度,用集中研学和自觉主动开展调研。组织干部职工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集体认真研学《党和国家的机构改革方案》,特别是习总书记针对新一轮机构改革的重要指示精神。结合省委编办2023年度工作要点,自觉在大局下思考和谋划工作,找准调研决策落实的难点,拟定了《巴东县乡镇机构编制运行调研方案》。坚持机构编制就是法治,组织全办干部认真学习《中国共产党机构编制工作条例》,梳理各个部门“三定”规定,结合法律的立改废释,涉及机构变动、职责调整的部门和要求涉及到的主责单位主动同县委编办对接,确保新修订的“三定”规定权责精准无误。对县乡村涉及依职权行使的事项进行清单式梳理,认真审核和增减。配合全县各部门进一步完善了巴东县政务服务事项基本目录,推动部门聚力主责主业,更好依法行政和履职尽责。
服务“下面”,做到始终关注发展,用实地走访和问题核查开展调研。采用实地蹲点调查与执法检查相结合的方法全面了解机构编制运行情况,针对今年承接的应急综合执法改革、行政复议体制改革、疾控改革任务,先后到应急管理、司法、卫健部门开展调查研究,了解法律政策,梳理历史脉络,回应各方疑虑,保证改革稳步推进、稳妥落地。利用每年的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双随机一公开监督检查,开展实地核查调研。在核查中,我们重点核查事业单位年报资产负债表,对照宗旨和业务范围查看其履职成效,及时发现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挖掘和总结提炼工作调研中发现问题的关键环节,并对典型案例进行剖析。如,认真梳理经济发达镇的实践历程,历史背景,具体路径,将事权下放作为主要抓手,进一步“厘清”乡镇综合执法局和政务服务中心职责,并对其政务服务事项进行了精准界定。
了解“外面”,学习先进典型,用经验借鉴和科学统筹开展调研。在学习典型经验做法的基础上,客观分析、纵向比较、学习先进,选择适合本县发展的机构编制管理方式。一是借鉴外县人才工作先进经验,与组织、人社部门到兴山县、秭归县考察学习,并结合实际,出台了《巴东县急需紧缺人才事业编制“周转池”管理办法》,建立人才储备机制,制定人才引进办法,统筹调剂事业编制支持教育卫生、文化旅游、城乡规划、工程管理等民生领域。二是通过医联体、医共体建设,全面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工作目标。探索以县人民医院为龙头,县内18家医疗机构为枢纽,339个村卫生室为基础的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实现县域内就诊率超过90%。加强与省市三甲医院的战略合作,巴东县人民医院联合武汉同济医院专家定期到巴东县医养一体示范点康乐老年医院等村组,开展义诊实践活动,让村民享受到医共体建设带来的实惠。
沉在“里面”,保持“为民服务本心”,用求真务实和破解难题开展调研。坚持“强功能”与“严作风”一体推进,在调研中充分了解“堵点”“难点”,开出对症下药的“好方”、切中肯綮的“良策”。先后深入到12个乡镇对24所学校开展了调查研究,面对面听取老师和学生的意见建议,走访当地政府和群众,形成《关于解决县级农村中小学教师编制配备的思考与建议》,真实反映我县机构编制的现状并提出合理建议,及时出台教师岗位管理试行办法,解决“空壳”学校和教师教学不在岗的问题。统筹优化教师编制资源,完善教育资源动态管理机制,切实解决城乡教学质量差别大、学科结构不优、教师负荷重等难题(巴东县委编办晏小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