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坚持向用人主体授权、为人才松绑”,襄城区委编办全面落实党中央关于人才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不断探索编制管理与人才使用的有机结合,发挥编制资源服务人才、保障人才的作用,积极助力人才工作高质量发展。
精准定位,优化编制配置。一是科学规划用编计划。结合机构编制大数据平台,多维度监测分析全区事业单位编制和实有人员情况,综合分析研判年度人才引进编制需求,提前做好编制规划,预留一定的编制资源保障急需紧缺人才、专项招聘、退役士兵安置等用编需要。二是强化重点领域机构编制保障。推动科教兴区人才强区战略实施,下达2024年度专项引进紧缺急需人才用编计划24名,保障人才“引育留用”;充分考虑转制学校、新开办学校的编制需求,配齐配强教师队伍,下达2024年转制学校、新开办学校专项招聘教师用编计划62名,助力教育人才发展;进一步优化卫生人才队伍结构,下达2024年襄城区大学生乡村医生专项招聘用编计划14名,并为2024年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预留11名用编计划,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推动人才向民生福祉领域聚集,向乡村振兴一线聚集,向重大战略发展聚集。
强基赋能,发挥编制效能。一是盘活编制“周转池”。依托襄城区委编办电子政务中心建立教育系统、卫健系统专项编制“周转池”,使用“借贷”模式,充分发挥闲置编制效能,满足教育、卫生重点民生领域用编需求;二是强化人才工作体系建设。深入落实中央关于“党管人才”的总体要求,设立区人才服务中心,优化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和机构设置,夯实人才工作机构编制基础,加强对全区人才工作的宏观指导、综合协调和服务保障等,加大人才引进力度。
引育留用,完善编制管理。一是优化入编流程。采取多项措施优化人才入编流程,简化入编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做好跟踪落实,提升人才工作服务水平。二是强化部门联动。积极加强与组织、人社、财政等部门的协同配合,及时破解急需紧缺人才在全流程各环节中遇到的编制难题,助力人才工作持续向好发展。增强引进人才的归属感,使人才引进既有“力度”又有“温度”,切实发挥编制的激励性,推动形成“以编引才、以才提效”的良性循环。
(襄城区委编办 陈子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