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城县稳妥推进石花经济发达镇改革的实践
石花镇隶属湖北襄阳谷城县,版图总面积275平方公里,总人口14.47万人,是鄂西北工业重镇。改革前,石花镇实有行政人员46人,事业人员26人,另有“乡改人员”(2005年乡镇综合配套改革时“七站八所”退出事业单位序列的分流人员)136人,机关人员平均年龄49岁,编制不同、身份不同、待遇不同,导致了“有人没事干、有事没人干、拿钱不干事”等现象,严重影响工作质量和效率。2018年石花镇被湖北省确定为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镇,面临着承接365项下放权限、企业规模提档升级、城区人口急剧扩张、城乡统筹发展等客观实际,石花镇征得县委县政府同意,大胆尝试,转变思维,创新方式,盘活编制总量,优化人员配置,激发了干事创业活力。
一、严控编制,因事设岗。石花镇针对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工作实际,全面厘清职责任务,在不突破现有人员编制、不改变人员身份前提下,因事设岗,因岗定人,在城镇管理、综合执法、土地管理、文化普及、科技推广、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等重点领域,视工作量合理确定岗位;对镇属职责任务较重的综合执法局、政务服务中心等执法服务一线单位增加工作岗位,对职能弱化、任务较少的计生服务中心等单位核减工作岗位。通过调整,让现有人员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实现了人岗相适的最佳配置。
二、打破界限,用活人才。石花镇锁定镇机关事业和“乡改人员”身份,统筹使用编制和人员。除领导班子外,其他岗位都拿出来公开竞聘,做到一年一聘。从机关在编人员中择优选配到部门任职,并选派1人牵头政务服务中心工作;从“乡改人员”中择优选聘22人,安排到综合执法局、政务服务中心等岗位;从机关分流人员中择优选聘9人安排到镇机关综治维稳、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岗位工作,其中2人分别牵头生态环保办公室和政法办公室工作;为镇机关事业单位补充了“新鲜血液”,调动了干部的积极性。
三、按岗考核,动态管理。为有效解决人员在岗不履职、出工不出力等问题,石花镇结合单位性质和岗位特点,专门出台《岗位履职尽责考核办法》,组建考核专班,定期对各岗位人员履职尽责情况进行考核,并有效利用考核结果,对胜任岗位、表现突出的,全额发放工资并继续留任,特别优秀的提拔重用;对工作不履职不尽责的,视情扣减工资;对连续考核不称职的,及时调整其岗位。通过人人有事干、人人有压力,进而激发了内生动力,带动全镇行政、服务链条有序、平稳、高效运转。
四、同工同酬,激发活力。为切实调动人员积极性,石花镇因事核定经费、因岗核定报酬,在保证工作人员“三不变”(即身份不变、工资关系不变、社保缴费渠道不变)的基础上,建立既体现同工同酬、又体现多劳多得,既体现奖优罚劣、又体现与政策挂钩的工资正常浮动机制和调整机制,实行岗位工资差异化管理,同一岗位人员拿同一级别工资,干同一件事,干的好有奖励,干不好有惩处,真正激发了全镇工作人员干事创业热情。改革以来,石花镇在城镇管理、综合执法、土地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成效显著,美丽乡村建设走在全省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