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调查研究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调查研究

浅谈新形势下机构编制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录)

2017-03-23 来源:阅读: 字体:默认超大

  加强机构编制管理工作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完善政权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机构编制管理也是国家行政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行政管理中处于源头和基础地位,它涉及各类机关和事业单位的根本利益。然而,随着新形势的发展,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也应运而生,影响着机构编制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一、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思想认识不足。有些部门和单位对加强新形势下机构编制管理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无视“三定”方案的严肃性,不能站在全局的角度看问题,不能自觉地在转变职能、精简机构编制、提高队伍素质、提高工作效率上做文章,而是只强调本部门本单位的困难,总想在增设机构、增人增编、增职数、提升机构规格等方面打主意。大都强调本部门本单位的重要性和各种困难,要求增加机构、增加编制,很少有单位提出精简机构、减少编制。当要开展某一项工作时,就要设立一个机构,甚至还想要设立行政机构,如果行政机构不能设置,就要求设立为财政拨款的事业机构,并配备相应的人员。

  (二)机构设置不够规范。在“三定”设立的机构以外,以“合署”、“挂牌”、“挂靠”和“上下对口”等形式设置机构。部分部门还以项目或招商引资为由,增设新的机构,而且还要组织部门相应地配备领导干部,出现“官多兵少”和人手紧的现象。这些合署、挂牌、挂靠机构有的是机关性质,有的是事业性质,从而导致政事职责不分、政事人员混岗情况的产生,甚至直接导致人员超编。

  (三)编制管理偏弱。虽然一直在说“编制就是法律”,但在实际工作中,编制管理的刚性缺乏。比如按照国家规定,只有军队转业干部可以超编安置,但在实际工作中,却有超编配备其他干部的现象;在机构撤并或调整时,人员不仅没分流,超编人员却在增多,相关内设机构等也没有减少多少。有的部门由于人员结构(年龄、专业、职务等)的原因,缺少专业人员或年轻干部,在招考或调剂时,超编配备。一些部门及其下属事业单位,视编制规定而不见,从而在超编的情况下常有使用临时性人员的现象发生。

  上述问题的发生,有其客观原因,也有其主观原因。客观上,目前社会事务方面新的工作很多,一项工作的开展总得有一个机构来管理,造成机构增加。由于目前领导干部能上不能下的情况没有根本改变,或者由于目前就业形势非常严峻,机构改革之后,人员分流有较大的难度,或者由于目前公务员队伍中专业结构不合理等原因,不得不适当补充一部分年纪轻、学历高、专业性强的人员,造成有的单位人员超编配备。主观上,由于有的部门和少数主要领导对机构编制观念不强,在人员配备特别是领导干部配备上,不能严格执行核定的编制数,造成机构增加,人员超编。

  二、解决办法及对策

  机构编制是“龙头”,是个很敏感的工作。编制部门作为党委、政府的工作部门,要通过开展机构编制法制化建设,积极构建“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控制、把关、协调、监督作用,加强对机关和事业单位的职能、机构、编制、人员结构等进行全过程监督管理和跟踪服务,充分发挥机构编制部门的职能。

  (一)严格维护“三定”方案的严肃性,真正使机构编制管理走上法制化轨道。严格执行“三定”方案,对于保持机构和人员编制的相对稳定具有重要作用,必须坚决维护其权威性和严肃性。未经批准,任何单位和部门不得以任何方式自行调整和改变“三定”中关于主要职能、内设机构、人员编制和领导职数的规定。在执行“三定”时,我们完全可以按照《公务员法》的规定,在领导职数可以相应减少或不减的情况下,非领导职务可适当增加,这样既不违反“三定”,又落实了一部分干部的政治待遇,并提高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可谓皆大欢喜。“编制就是法律”,我们不能人云亦云地叫,这本来已是既成的事实。2007年中央已经先后颁布了关于机构编制管理方面的相关条例,明确了机构编制管理必须规范化管理,走法制化轨道。但从目前情况看,相对于其它各项工作,机构编制管理的法制化、规范化进展不大,使机构编制管理部门长期以来不能依法行使自己的职能,它的行政行为更多是体现上级领导的意图,而非完整的法律意志。因此,机构编制管理走法制化轨道刻不容缓。

  (二)深入完善机构编制管理约束机制。机构编制管理工作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它涉及到组织、人事、财政等各个部门。机构编制是财政部门拟定财政预算和核拨经费的主要依据,财政预算控制是机构编制约束的有效手段。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机构编制、人员工资与财政预算相互制约机制,要以编制为基础,在机构编制部门审核批准的机构和编制的限额之内,核定人员、工资和经费,办理调配、录用、社会保险、工资福利、户口迁移等手续。进一步完善和强化编制、人员、工资一体化管理的相互配套制衡的刚性约束工作机制,实行人员编制与财政预算同步监测、动态管理,从而形成“编制就是财政”的工作理念。更为重要的是编制管理的业务流程一定要统一,要有统一的卡、表、台帐、通知单等,不能搞各级做各级的,各地做各地的。要通过严谨、统一、完整的业务规范,形成统一的用人编制卡制度和“编制就是高压线”、“编制就是财政”等工作制度。(崇阳县编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