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按照中央、省、市有关文件要求,两年来,嘉鱼县优化潘家湾镇机构设置、增加潘家湾镇编制人员员额、下放县级事权、完善扶持政策,有力的促进了潘家湾镇镇域经济社会发展,但试点运行过程中,也存在乡镇缺乏县级事权承接机构、部分县级事权缺少政策支撑、部分县级行政主管部门有顾虑、镇域社会经济发展资金匮乏等问题。
1、乡镇缺乏县级事权承接机构。
从下放的52项事权来看,由县直部门延伸派驻机构或事业单位承接的,县直部门大多制定了配套指导意见,明确主管部门、承接单位、镇政府之间的职责划分,运行平稳,且保证了承接单位有技术、有条件承接下放事权,如地税局、工商局、国土局等部门下放权限均由其所属派驻乡镇机构或事业单位承接;由镇政府承接的,县级主管部门往往直接以文件为依据下放事权并明确相关责任到乡镇,而乡镇人民政府在承接事权后,往往缺乏人员、技术力量、设备、资金,无法有效承接。
2、部分县级事权缺少政策支撑。
从下放事权的法律依据来看,大多明确,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业务主管部门负责,因此涉及到法律问题特别是存在法律障碍的情况下,就需要有一个法律上的授权、有一个法律上的程序,这是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而下放权限只能对权限的执行程序、执行方式、责任划分等提出要求。如计划外生育社会抚养费征收决定权,虽然国家法律未明确,但我省计生委部门规章要求必须县级才能执行。
3、部分县级行政主管部门有顾虑。
国家明文规定林权证由县一级人民政府核发,由此延伸的林地占用审批和林木砍伐、经营审批等权力的下放,县林业局担心相关事权下放潘家湾镇打破了全县林业资源的总体规划与布局,致使全县林业工作形成两张皮,不能形成全县齐步走。另外还有房管局的房产证核发;建工局的建筑工程竣工验收、建筑工程安全监督、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等有关事权,均担心相关事权下放后,影响全县“一盘棋”的工作布局。
4、镇域安监、环保、环卫等行政执法力量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有差距。
试点方案虽然加强了潘家湾镇人员、编制、机构等行政力量,但在行政管理体制上与一般乡镇没有多少区别,经济发达镇在城镇规模以及承担的经济发展建设、城镇建设管理、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社会治安、安全生产等公共管理事务要超过一般乡镇,但县级行政主管部门相关执法力量在乡镇存在一定空白,导致“县直部门有责任但无力承担或兼顾不到位”的现象,从而造成了乡镇经济社会生活中行政执法的缺位。
5、经济社会发展缺乏资金。
在发展过程中,由于一度偏重于经济建设,在改善民生、社会管理、环境生态、公共服务等方面留下了许多“欠账”,现在到了我们要清点“还账”、惠及百姓的时候了。加之现在老百姓对政府建设和谐社会的期望值越来越高,要求政府要做的工作越来越多,政府的责任压力也越来越大。仅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每年就需要几千万元支出,还有文化教育、卫生事业的基础设施投入资金缺口巨大,这些都不能满足百姓需求。
四、解决经济发达镇发展瓶颈的几点思考和建议
1、变“下放权限”为“服务下乡”。
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嘉鱼县先后下放县级事权52项,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乡镇社会经济发展,但缺乏政策支撑、部门意愿不强、乡镇承接力量不足,另外下放权限与乡镇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有差距,为了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强化服务镇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这里想到县级政务服务大厅建设,我们完全可以采取乡镇政府完善镇行政服务中心建设,设立相关服务窗口;县直部门选派工作人员,在有关窗口办理相关业务。如在潘湾畈湖工业园区管委会设立“五部二站八中心”,具体为(园区管委会的综合部、招商部、规划部、建设部、企业服务部;安监站、统计站;县直部门延伸派驻机构工商、环保、治安、国税、地税、质监、消防等)为入园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工商服务中心为全省乡镇唯一网上办证端口,园区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取得了良好效果。
2、强化镇域执法力量与政府购买服务相结合,完善镇域社会经济执法职能。
一是明确执法岗位责任,配备执法队伍,从乡镇行政管理执法需求上,我们明确县直部门执法队伍中,专职设置试点镇执法岗位;二是探索政府购买服务,按照当前县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要求,推广政府购买服务,通过合同、委托等方式向社会购买,探索提供公共服务新机制。如县环保执法大队可设立潘湾执法中队,明确执法人员2-3人,专职负责潘家湾镇环保监督执法工作;同时通过公开招投标等形式,向社会力量购买镇域企业排污、镇域环境的环保监测服务,实现第三方监测、镇政府监督、县直部门执法的三方机制,完善和强化镇域执法力量与政府购买服务相结合,着力推进镇域经济社会执法。
3、探索镇政府投融资机构,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
针对当前潘家湾镇发展中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匮乏,嘉鱼县探索建立镇级投融资机构,健全相关机制,引入社会资本参与新农村、小城镇建设、工业园区道路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如以村企共建的模式,由联乐集团出资2000万元,整合部门资源,通过迁村腾地完成四邑新村一期178户农民新居的基础上,以就地改造、配套升级的方法完成新村二期建设,改造196户,新建48套老年房,并同步修建了公寓楼、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农家书屋、农家超市、村卫生室、休闲广场等主体工程,完善了公共服务设施,提升了服务功能,新村被评为咸宁市十大美丽村庄之一。 (嘉鱼县编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