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调查研究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调查研究

潘家湾镇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成效和思考(一)

2016-05-11 来源:阅读: 字体:默认超大

  自2012年12月湖北省嘉鱼县潘家湾镇纳入省级第一批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镇以来,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保持了在全省、全市经济发展领先的地位,试点工作初显成效。但从试点推进情况来看,仍然存在很多困难和问题,为全面推进改革试点工作,逐步探索与城镇化发展相适应的高效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嘉鱼县编办多次深入试点镇、镇域经济社会发展一线开展调研,对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进展情况、经验做法和几点思考总结如下。

  一、潘家湾镇基本情况

  潘家湾镇位于长江中游南岸,西临长江,北接武汉,国土面积169平方公里,总人口6.2万,辖11个行政村、3个社区、3个生产队。潘家湾镇党委先后被授予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全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荣誉称号;连续四年荣获“全省百强乡镇”、连续五年荣获“咸宁市十强乡镇”、连续五年荣获全县“红旗镇”等荣誉称号。潘家湾镇与头墩农场实行镇场合一运行机制,现有机关工作人员88人,其中乡镇干部50人,事业编制工作人员38人(含头墩农场、畈湖工业园管委会、综合行政执法局)。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1、因地制宜合理调整机构编制配置。

  (1)在机构设置上。镇政府机关将原来党政办、经贸办、农业办、社会事务办、村镇建设规划办等5个内设机构调整为党政办公室、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经济贸易发展办公室、农业发展办公室(挂蔬菜办公室、防汛抗旱办公室牌子)、建设和环境保护办公室、社会事务管理办公室(挂民政办公室、人口和计划生育办公室牌子)等6个内设机构。同时,加强镇直社会服务力量建设,将潘家湾镇财经所升格为潘家湾镇财政分局;设立潘家湾镇综合行政执法局。增设了潘家湾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国税分局、地税分局等延伸派驻事业单位。

  (2)在编制配备上。将镇机关行政编制调整为50名,新增5名,乡镇公务员通过2013、2014、2015年省招录考试及选调生招考陆续补充年轻干部力量13人;镇领导职数9名,其中党委书记、人大主席1名,高配为副县级;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通过招录、选调等方式增加15人,干部队伍力量得到加强。

  2、强化镇域管理提高公共服务能力。

  (1)下放县级事权,扩权强镇。

  按照“权责一致、依法下放、能放则放、宜放尽放”的原则,通过设立派驻机构、委托和直接交办等形式,将首批17个县级部门共44项行政管理事权、第二批4个部门8项管理权限以及与城乡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公共服务事项下放给潘家湾镇。

  (2)集中办理,便民服务。

  潘家湾镇将重点行政许可和政务服务事项向镇便民服务中心集中,实行“一站式”服务,减少了办事环节,节省了办事时间和费用,有效促进了便民服务的高效化。积极整合资源,综合行使城镇建设、防汛抗旱、基层武装建设等管理服务职能,设立潘家湾镇综合执法局,有效提升了政府的管理服务效能,为加强镇域管理搭建了平台。

  (3)设立园区服务中心,促进镇域经济发展。

  为了便于园区企业日常发展需要,潘家湾镇结合县级事权下放,积极整合资源,集中国税、地税、质监、工商、环保、国土等服务力量,在园区设立“五部二站八中心”,前置服务阵地,其中工商服务中心成为全省唯一乡镇网上办证端口,为园区发展提供强劲支撑。

  3、用好支持政策加快经济社会发展。

  加大政策争取力度,先后争取为 “全国发展改革试点镇”、“全省新农村建设试点镇”、全省“四化同步”示范试点镇,结合多重试点改革,集中资金和政策优势,大力助推镇域经济社会发展。

  (1)用好财政支持政策,促进工业经济发展。在潘湾畈湖工业园招商引资工作上,结合财政支持政策中的税收分成原则,多方招引优质项目。截至目前,已成功招引武汉嘉诚、赵记锁业、三木集团、嘉景?化工城等一大批高科技企业进驻园区。

  (2)用好规划指导,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按照下放权限规定,潘家湾镇建设规划方案由县政府制定,报市政府审批,潘家湾镇负责具体执行。潘家湾镇抢抓机遇,结合“四化同步”试点建设,利用省级专项规划编制资金,委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高标准编制了《潘家湾镇镇域规划》,确立了未来几十年发展建设的宏伟蓝图。

  (3)用好土地支持政策,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在建设用地指标方面,由市、县国土资源部门单列,规费减免,同时积极向部、省争取第二轮土地整治立项规划,规划重点将向潘家湾镇倾斜。在此基础上,利用土地增减挂钩和工矿废弃地复垦改造计划,在有条件的四邑村、畈湖村实施“迁村腾地”,进行土地置换,加强新农村建设。截至目前,已争取土地132公顷。

  (4)用好项目支持政策,促进镇域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充分挖掘相关试点工作的支持政策,发挥多试点建设相关优惠政策共享、互补的优势,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将包括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公租房、农产品交易大市场、天然气管网、电力设施、垦区和棚户区危旧房改造在内的民生工程,统一纳入试点建设项目库。进一步完善城镇功能,提升群众生活品质,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5)用好户籍支持政策,推动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一方面积极推进“兴工强镇,兴农富民”的发展战略,加快经济发展,不断做大经济总量蛋糕,加快基础性公共服务建设,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另一方面积极探索产城融合、农企对接方式方法,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加快就业、住房、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发展的可行性办法,逐步放宽落户条件,为城乡社会保障全面接轨不断创造条件。(嘉鱼县编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