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通山县紧紧围绕政府职能转变,从加强政务服务体系建设入手,大力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断提升行政服务效能,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精简审批流程,切实推行阳光审批。一是清理行政审批事项。组织专班对全县现行的行政许可事项、非行政许可事项、实施机关及设定依据进行了认真清理,并印发《关于公布继续实施的县级行政许可事项、非行政许可事项、实施机关及设定依据的决定》(通山政发〔2014〕8号)公布了清理结果,仅保留行政许可事项110项,非行政许可事项28项。二是精简行政审批流程。对各部门审批流程进行梳理,按最新政策要求精简事项和环节。凡可合并的审批环节一律合并,切实改变部门内部多头审批,多层次审批和多环节审批现象。工商部门实行“先证后照”后,办事程序大为简化,企业注册快速便利。国土和住建部门审批流程较为复杂,经过认真研究后,将审批流程也进行了大量压缩。三是推行项目建设“阳光审批”。为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提高项目审批效率,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组织相关部门研究制定了项目建设“阳光审批”基本流程。对项目注册登记到最后产权登记的18个审批流程进行了全面规范,明确了每个流程的办理单位、办理程序、提交材料、办结期限、代办责任人。县政府以《关于印发项目建设“阳光审批”基本流程的通知》(通政办发〔2014〕64号)文件对外进行了公布。
(二)打造电子政务平台,积极推进网上审批。借鉴外地成功经验,改建和完善网上政务服务大厅,打造集行政审批、便民服务、政务公开等功能为一体的电子政务平台。把与基层群众密切相关的行政审批、行政许可、便民服务项目按照“一站式”服务的原则纳入电子政务平台管理。推行和完善网上办事功能,积极推进网上受理、网上办理、网上审批和网上监管,切实方便群众和企业办事,努力提高审批效率,大力降低行政运行成本。
(三)创新服务措施,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一是组织部门上门服务。组织水利、环保、气象、质监、卫监、环卫等职能部门深入重点企业走访,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状况,提供现场检测、校定等服务。并受理企业投诉,协调处理企业矛盾纠纷;二是代办重点企业证照。为景元燃气、汇兴建材、金荞酒业、针织内衣、德行玻璃二期和风电核电项目等企业和重点项目协调办理证照138件,办结135件,办结率97.83%;三是代缴重点企业规费。向重点企业发放“缴费明白卡”53份,代缴各类服务性行政规费52余万元,核减重点企业应缴规费300多万元,极大减轻了重点企业的负担。四是推行工业项目收费“一表制”。 全县工业项目按照“一表制”标准收费,由县经济开发区对规费进行测算,并到政务服务中心办事大厅进行代缴。收费“一表制”实行以来,有效促进了项目建设所涉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提高了工作效率,减轻了项目建设负担。
(四)加强指导督办,规范服务网络建设。对全县各乡镇的便民服务大厅和村便民服务室加强检查指导督办。报请县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乡镇便民服务大厅规范化建设的通知》(通政办〔2014〕68号),从机构设置、机构职能、场所建设、窗口设置、办事程序、制度建设、工作要求等七个方面提出相关要求。年终将对所有乡镇便民服务大厅建设情况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纳入乡镇年度工作实绩考核范畴。
(五)规范内部管理,加强服务队伍建设。一是加强业务培训。对窗口工作人员定期进行业务培训,特别是为窗口轮换人员举行业务培训班,学习窗口审批系统服务操作规程和中心行为规范,提升办事能力和服务水平。二是严格监督管理。对窗口人员上下班实行严格考勤,带班领导和值班干部每天对窗口工作状态进行检查,不定时在窗口巡查,发现问题及时协调处理,对违反规章制度和工作纪律的人员,视情节轻重采取通报批评、扣发奖金、退回原单位、纪律处分等措施处理。同时,通过窗口电子评价器,让窗口工作人员接受办事对象的评价和监督。三是开展争创活动。在窗口积极开展争创红旗窗口、争创服务标兵等活动,以争创活动为载体,营造良好的服务氛围,带动窗口服务再上新台阶。(通山县编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