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市财政项目支出绩效评价报告(2018年度权利清单专项经费)
项目名称: 2018年度权利清单专项经费
项目单位:中共黄石市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
主管部门:中共黄石市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
评价机构:中共黄石市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
2019 年7月
一、项目基本情况
(一)立项依据
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和省审改办全面深化改革要求,以深化“互联网+放管服”改革为主线,充分发挥牵头协调作用,统筹谋划,狠抓落实,强化督导,积极主导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破除了制约企业和群众办事创业的体制机制障碍,提高了行政效能、激发了市场活力。
(二)经费来源和使用情况
经费来源:2018年权利清单专项经费由市财政局拨付。决算支出0.46万元,其中:办公费0.46万元。
(三)绩效评价工作情况
(一)抓调查研究。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积极开展专题调研活动,深入查找困扰企业和群众办事创业的核心问题、关键问题,以《提速 减负 便民——我市推进“互联网+放管服”改革的现状与思考》为题,形成了高质量的调研报告。
(二)抓组织部署。先后组织参加全国、全省深化“放管服”改革电视电话会4次,制定出台了《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实施意见》,对深化“放管服”改革进行了全面谋划,统领推动重点领域改革。
(三)抓责任落实。做好改革可行性论证,力求各项改革有所突破。印发了《黄石市2018年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要点及责任分工方案》,明确了改革重点任务及责任分工,确保各项改革有序推进。
二、项目绩效分析及评价结论
项目管理情况
(一)健全配套机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先建后验”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重新制定项目审批流程,固化报建审批改革设计,完善了市区联审联办制度。督促各审批部门向窗口充分授权,推动一体化企业投资项目在线审批平台正式上线运行,初步实现了“一网通办”,办件不出中心。
(二)强化事中监管。坚持一企一清单,对企业承诺事项全面梳理,形成了《企业承诺事项落实进度表》、《企业承诺事项及履行相应义务清单》,有效督促企业履行承诺事项。组织13家行业监管部门,梳理《“先建后验”项目监管事项清单》,逐家走访企业,开展了一次集中监管活动,督促各监管部门落实监管责任,各相关部门结合监管实践,正抓紧制定监管办法。
(三)加强风险评估。对改革突破的法律法规进行全面系统梳理,及时向国家发改委提交了《关于“先建后验”及建议改革事项涉及法律法规清单梳理情况的报告》,反馈了法律法规调整建议,争取让“先建后验”在法治轨道上运行。同时,组织研究机构开展课题专项调研,形成了评估报告,提出“先建后验”改革应在省级以上开发区进行推广的建议,得到省发改委采纳,15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投资审批改革的实施意见》,要求各地推行。
(四)抓好宣传推介。该项改革制度实施以来,企业开工前办理事项所需要时间由之前的79天下降到6天。目前,开发区试点项目已达到25个(全市试点项目30个),项目建设进度、审批服务进展顺利,7家项目进入竣工验收阶段。改革做法得到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国家发改委主任何立峰批示肯定,省长王晓东、商务部副部长王炳南等先后莅临我市考察,《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对国务院第五次大督查发现的典型经验做法给予表扬的通报》予以了通报表扬,《湖北日报》也多次进行报道。6月份,省政府将黄石、宜昌两市列为“先建后验”首批首家试点城市。深圳、肇庆、恩施等全国各地的10多批、共200多人次,先后赴我市参观学习“先建后验”经验。
三、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一)项目绩效目标体系运用有待完善
由于“权利清单”项目的主要任务是减政放权,是一项持续性工作任务,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还存在预算编制前瞻性不够、绩效指标评价体系运用不够完善。
(二)工作经费指标量化难度大
我办的评价项目主要是日常工作费用,没有具体的项目产出,各项指标的设定难度较大,在评价工作中,对部分指标的支撑材料收集难度大。在绩效评价中无法设定了明确指标值。
四、工作建议
(一)规范财务管理,提高财务信息质量
严格按照《预算法》、《会计法》等规定,结合我办实际情况,严格执行项目经费支出审批程序,加强财务管理制度,确保财务信息完整性、真实性。
(二)加强预算控制力,细化预算编制
进一步加强部门预算管理意识,严格遵守预算编制的相关制度和要求,经费使用根据单位的年度工作重点和项目专项工作规划,本着“厉行节约、保障运转”的原则进行单位预算编制。杜绝一切超预算开支的情况发生,进一步提高预算编制和科学性、有效性,严谨性和可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