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县市区动态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县市区动态

浠水县委编办坚持“三个围绕”助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2-04-25 来源:阅读: 字体:默认超大

省委编办印发《关于全省机构编制部门服务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后,浠水县委编办迅速研究各项措施精神,结合浠水“一心引领、两带支撑、全域协同”发展布局,牢牢把握机构编制工作围绕中心大局和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正确方向,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体制机制保障。

一、围绕体制机制创新,夯牢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基石

一是优化事业单位结构。浠水县委编办积极做好公益类事业单位改革前调研准备工作,已对35个名字含有“委、办、局、室、处”“监督、监察”等的事业单位进行更名调整,对县财政局、县教育局、县卫健局等部门所属事业单位进行优化调整,促进公益事业单位发展,提升公益服务供给质效。二是优化政务服务股设置。以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为目标,对全县22家单位调整设立政务服务股(或加挂政务服务股牌子),通过调整优化相关部门内设机构设置、职能配置,使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向政务服务股集中,推动部门内部职责高度整合,外部办事高效运行。督促各单位政务服务股整体进驻“市民之家”政务服务窗口办公,并将职责授权到位,确保所有政务服务事项的受理、办理等按“一网通办、一窗通办”的要求,原则上均在“市民之家”政务服务窗口或网上受理完成,实现“一个口子进出”,各相关部门一律不得再在原单位受理。全力打造“政策最优、成本最低、服务最好、办事最快、群众满意度最高”的“五最”政务环境,受到了群众和市场主体的好评。三是优化开发区机构设置。突出开发区主责主业,通过规范浠水经济开发区、浠水散花跨江合作示范区管理机构精简优化开发区内部架构,全面加强开发区党的建设,形成以开发区党工委为核心的党建工作格局,促进开发区创新发展,在浠水散花跨江合作示范区与散花镇实行“区镇合一”管理体制,加快跨江合作示范区的开发和发展,更好的为湖北长江经济带建设服务。

二、围绕盘活编制资源,激发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活力

一是保障重点领域需求。围绕中心大局谋划机构编制工作,将机构编制资源向经济发展的主战场倾斜,按照“撤一增一”的原则,撤销职能弱化的机构,设立浠水县招商信息中心,从全县事业编制总量内为其调剂编制,将浠水县科经局所属浠水县经济和信息化局执法大队更名为浠水县高新技术促进中心,调整其职能职责,为浠水县招商引资和高新技术发展提供坚实的机构编制保障。二是保障人才强县需求。充分发挥机构编制在全流程中的基础性作用,通过建立年度用编计划定期申报、联合审核、编委审批制度,从源头控制人员流向,一方面预留足额编制保障高层次人才引进用编需求,另一方面在公务员招考、事业单位招聘、高层次人才引进等各种类型用编计划中保障招商引资、乡村振兴、重点项目建设等经济发展领域的用编需求。三是探索建立机关事业单位编制周转池制度。围绕破解用人需求与编制刚性管理之间的矛盾,探索建立系统调剂周转、内部挖潜周转、本级借用周转和区域统筹周转的编制周转使用制度,浠水县委编办组建专班,采取数据统计与实地核实相结合的方式,认真开展调研活动,形成调研报告,计划从改革收回编制、空编较多部门、职能弱化部门统筹部分编制,采取改变“使用权”不改变“所有权”的方式,建立编制周转池,最大限度提高机构编制资源使用效益。

三、围绕数字编办建设,提升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质效

一是纵深推进实名制管理。浠水县在全省范围内率先推广运用湖北省机构编制大数据平台,在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机构编制业务不见面审批方面经验丰富、成效显著。针对实际运用大数据平台过程中总结的经验和问题,浠水县委编办组织专班开展人员编制清查建立“一人一档”纸质电子双档工作。一方面完善机构台账,将历史沿革文件梳理后逐一上传至系统,另一方面建立在编人员“一人一档”,将人员用编文件、编制证明等历史纸质资料上传至人员文件清单,为后续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完善的数据基础。二是强化联动实现数据共享。改变组织、编办、人社、财政等部门“各自为政”的现象,浠水县委编办制定了《浠水县机构编制平台应用维护办法(试行)》,建立实名制数据共享制度,对县委组织部、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县财政局等相关的业务联动部门分别分配湖北省机构编制大数据平台账号,根据各自在日常机构编制业务办理全流程中的衔接节点,赋予相应的在线验证和信息查询权限,定期组织部门间数据校验,确保部门间数据一致。三是拓展数据分析应用场景。在前期完善数据的前提下,通过湖北省机构编制大数据平台的数据比对、统计分析等功能,在制定用编计划、开展机构编制调整、建立编制周转池、推进各项改革工作的过程中,迅速、准确、全面的提供人员编制情况和人员结构,发挥出机构编制数据对辅助科学决策和创新管理的支撑保障作用,实现数据赋能。(张思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