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冈市委编办坚持按照“控制总量、盘活存量、增减平衡、分级负责”的总要求,扎实推进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多措并举实现机构编制数据“五清”(机构清、职能清、编制清、职数清、人员清),有效提升机构编制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
坚持“三个严格”,从源头上管住机构编制增量。一是严格执行用编核准制度,严控总量。坚持严控总量与适度空编相结合的原则,年初结合部门单位用编申报情况,认真分析单位编制结余、人员结构、年度自然减员等因素,研究拟定年度用编计划。除教育、卫生等重点民生部门外,机关事业单位编制数在10名及以上的,按照一定比例预留空编,把编制规模控制在合理、可持续的范围内。二是严格遵守编制审核工作规程,严守关口。坚持编委及办事机构一个部门承办、主管机构编制领导“一支笔”审批、编委及办事机构一家行文的“三个一”制度。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市直机关事业单位编制使用管理的通知》明确公开招录(聘)、公开遴选、组织任免和政策性安置、调配等情形适用范围、用编核准、编制办理工作规程,守好进人关口。三是严格落实控编减编和消超任务,严禁突破。坚持机构撤一建一、编制有增有减、总量调剂的办法,向内部挖潜,努力解决行政编制总量不足的问题,确保中央核定的行政编制总额不突破。
落实“三个全覆盖”,全面推行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一是实名制范围全覆盖。全面落实实名制管理,市直机关事业单位编制实名制率100%,各县(市、区)基本达到全覆盖。二是人员信息更新全覆盖。依托省大数据平台开展机构编制业务“网上办”,按照分级负责、层层把关、逐级审核工作流程,各部门单位在大数据平台上传业务,编办业务科室、分管领导、主要领导审核办结,人员信息做到实时更新。三是机构编制核查全覆盖。定期开展机构编制核查工作,突出单位自查、关键数据联合核查,加强与组织、财政、人社部门数据比对,推进市县两级机构编制实名制实现“五清”目标。
建立“三个约束机制”,努力实现部门相互约束和信息共享。一是建立机构编制年度报告机制。把机构编制实名制的执行情况定为部门单位机构编制年度报告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强化机构编制管理的规范性。二是建立定期专项督查机制。与组织、人社等部门研究制定督查方案,定期开展专项“吃空饷”督查,让编制实名制落到实处,提高执行力。三是建立举报查处机制。完善“12310”受理举报电话管理办法,加大对实名制管理问题的举报查处力度,确保监督检查的经常化、制度化。
强化“三个服务”,充分发挥实名制管理服务潜能最大化。一是服务领导决策。结合实名制数据统计分析,先后向编委提交市直机关事业单位编制使用情况、调配人员情况等分析报告,为编委规范编制使用管理提供决策参考。二是服务部门单位。依托大数据平台,预测分析一段时间内编制增减、人员变化等趋势,精准调配编制资源,对缺编严重的单位主动增加编制,对编制闲置的及时“瘦身”,实现“部门上门要编”与“开门主动调编”的双向互动。三是服务经济发展。结合实名制年报数据,按比例统筹全市各层级长期沉淀的空编资源,建立人才编制“周转池”,市直近三年引进高层次人才307人(博士11人、硕士296人),以编制资源的流动带动人才资源的聚集,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黄冈市委编办方琪、姚令漪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