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市县动态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市县动态

硚口区委编办以共同缔造为抓手推动基层社会治理提质增效

2023-05-26 来源:阅读: 字体:默认超大

根据全国编办主任会议精神和省、市机构编制工作要点,武汉市硚口区委编办围绕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结合硚口区工作实际,针对基层治理运行机制不够完善、干部积极性调动不够充分、街道综合执法事项承接难问题进行思考,探索“以共同缔造为抓手,促进基层社会治理全面升级”,激发街道在基层治理中的“枢纽”作用,为下一步街道管理体制深化改革厘清思路、做好谋划。

坚持“一个引领”,把好街道改革“方向盘”。协调组织部门,坚持党建引领深化街道管理体制改革,发挥街道党工委“龙头”作用,扩权赋能、减负增效。一是强化党建职能。充分发挥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工委核心作用,有机联结辖区内各领域党组织,形成党务、教育、就业、医疗、住房、政务、物业、文体、法律、养老等十位一体综合资源供给体系,整合完善资源清单,谋划签订共建协议,全方位受理辖区内各类便民服务事项把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优势。二是充实基层力量。区委组织部协同区委编办、人资等部门全区“一盘棋”,统筹全区人员力量,向街道倾斜。加强选派年轻人下基层,对接选调生、选聘生、“珞英计划”,持续选派优秀人才到街道,优化基层治理人员结构。加强编内编外人员统筹力度,开展街道编外用工清理,将区级部门派驻街道的编外用工人员,如基层党建专员、统计协理员、街道劳动保障协理员、民政协理员、残疾协理员等,人权、事权、财权全部下派到街道,并赋予街道相应的指挥调配和考核评价权力。

做实“一个中心”,建强基层治理“主阵地”。整合综治力量资源,推动“多中心合一、一中心多用”,将综治中心作为街道加强基层社会治理的“主战场”,发挥主要作用。一是规范化建设,将区综治中心单设,增加编制和人员力量;将信访接待中心、社会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等线下工作平台融入街道网格管理中心,采取“集中常驻+按需轮驻+随叫随驻”方式,整合信访、司法、群团等力量入驻,着力打造指挥调度“中枢”,稳步实现小事不离社区、大事不出街道、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的目标二是整合综合治理线上平台,街道体制改革后,我区以综治中心监控系统为基础,将“市长热线”、“城市留言板”、“武汉微邻里”“武汉市社会服务与管理信息系统”、“武汉市智慧社会治理信息平台”等线上平台全部整合至街道网格化综合管理中心,形成“中心受理、线上流转、部门化解”的处置模式。同时完善标准地址、实有人口、证件证照、案(事)件四大基础业务数据库建设,为街道治理工作打下坚实基础。三是协同化作战,区综治中心整合全区资源,“社区吹哨、各方报到”机制,充分调动部门、街道、社区、网格人员力量,采用网格“小循环”、街道“中循环”和街呼区应“大循环”等流程形成事件发现、处置、流转、办结、反馈、评价的闭环高效处置流程。

建强“一支队伍”,铸牢多方联治“同心圆”。着眼于街道综合执法事项承接难问题,区委编办协同司法部门多管齐下、多措并举,围绕建强执法队伍,优化执法程序,推动综合执法工作。一是推行“1+5+N”综合执法模式,联合城管、市场、派出所、交通、消防等部门建立综合执法协调机制,实现“一支队伍管执法”,如针对六角亭街道民安大厦起火事件,街道迅速召集公安、消防、房管、城管等部门召开协调会,共拆除民安大厦违法占用消防疏散通道的建筑物136处、面积约446平方米,整理更换老旧线路20处,快速有效处理了辖区综合性执法案件,成为我区街道综合执法体制改革成功的案例。二是推进行政执法平台数据化建设,依托智慧城管执法监督平台,将街道行政执法平台与市行政执法管理与监督云平台对接,实现执法信息网上录入、执法程序网上流转、执法活动网上监督,进一步提升行政执法效率,如街道在小区试点接入城管、社区治安等视频监控系统,安装电动车禁止上楼、高空抛物监控等智能设备,有效监控非人为高空坠物行为,联合派出所上门开展教育批评,化解高空抛物难题。三是加强执法业务指导培训,联合司法部门加强对街道综合行政执法机构、执法人员的业务指导和培训,完善执法检查、受理、立案、调查、审查、决定等程序,规范行政执法行为;组织行政执法资格考试,街道综合执法中心128人参加考试,通过率100%;协调相关部门对执法事项专岗人员开展培训,确保执法权力不被滥用。区司法局将指导各街道全面开展综合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确保街道行政执法规范、高效。(硚口区委编办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