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党员干部“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市委编办第一时间响应,聚焦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破除制约机构编制发展难题,加快民生好事实事办理,主动发现、主动对接、主动服务,用实际行动推进实践活动走深走实。
主动发现 “俯下身子”解难题
“太谢谢你了,我现在终于能听清楚声音了!”电话那头,拿到助听器的郭江华激动地对着市委编办干部李声虎说。
前期,市委编办干部李声虎在走访解放社区困难群众郭江华时,听力二级残疾的郭先生,向他咨询残疾人助听器优惠政策,李声虎迅速向残联咨询助听器相关政策,竭力为他争取免费助听器的名额,解决了他的大难题。
群众利益无小事。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群众真正在实践活动中得实惠、展笑颜,就是我们不懈奋斗的目标。市委编办将持续关注弱势群体生活状况和实际困难,扎实办好民生小事、民生实事,推动实践活动更接地气、更暖人心,更出实效。
主动服务 “开好方子”办实事
荆州区八岭山镇太平村,是远近闻名的水稻种植大村,这里风光旖旎秀丽,土地资源丰富,放眼望去,绿油油的水稻随风飘摆,景色如诗如画。
然而,水稻种植多为散户,受市场供给、技术、人力等影响,产量和质量不尽人意。在走访调研中,农户们纷纷希望能请专家来指导,帮助选种育苗,防治病虫害,提高产量、质量。
如何让农户收益更稳妥?结合党员干部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市委编办聚焦群众的“烦心事”,聘请农科院专家对太平村村民进行水稻种植讲座,为农民朋友们“答疑解惑”。市委编办驻村工作组更是承担起日常农业生产技术问题的收集、咨询、反馈,为水稻种植“保驾护航”。
有驻村工作组在村“问诊”、农业专家专业“解答”,太平村的村民们这下吃了“技术帮扶定心丸”!
产业有“方”,致富有“路”。近年来,随着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太平村村庄面貌“焕然一新”,群众生活“日新月异”。在此基础上,帮助农民朋友们持续增收致富,建设美丽宜居宜业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一项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的系统工程。市委编办将以群众满意度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采取更多积极有效的措施,“精准施策点对点、产业就业户到户”,不遗余力地守护群众的“米袋子”、“钱袋子”,切实解民之忧、暖民之心。
主动对接 “迈开步子” 促发展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面对群众普遍反映的“入学难”、“师资力量不足”等问题,市委编办积极发挥职能作用,推动编制资源下沉。不断优化学前教育办园结构,累计为140余家符合条件的公办园办理事业单位法人登记,基本实现每个乡镇至少有一所公办中心幼儿园的目标;累计为编制资源紧张的县区调剂事业编制1200名,全市中小学校教职工编制达到国家基本标准,2022年度为中小学教职工招录批复用编计划1720名达到历年之最,以机构编制有力护航教育发展。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市委编办将继续扛主责、抓主业,紧盯基础教育、公共卫生等重点民生领域,聚焦突出问题精准发力,推动机构编制部门服务群众所需所想、服务优化营商环境、服务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服务人才强市战略、服务“五区五中心”建设等若干措施落地落实……为荆州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机构编制保障。
(荆州市委编办 付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