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自身建设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自身建设

感悟群众路线,做好机构编制工作

2014-05-04 来源:阅读: 字体:默认超大

  群众工作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机构编制工作虽不直接面对群众,却与群众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做好机构编制工作必须切实践行群众路线,做到为民务实清廉。

  一、情感上融入群众,永怀“为民”之心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党的根本宗旨,机构编制部门肩负着配置党的执政资源的重大职责,理应永怀“为民”之心。推动机构改革,让群众切实享受改革红利,管好管活编制,让有限的机构编制资源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发挥最大效益。

  情感上融入群众,就要牢固树立群众观点。以群众利益为出发点,把维护群众利益作为机构改革的深刻要义;以群众的期待为导向,关注民生热点反映群众意愿;以群众满意为标准,一心一意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以群众监督为警示,查摆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探寻改革新路径。

  情感上融入群众,就要拉近与群众的距离。机构编制工作者要放得下架子,扑得下身子,与群众打成一片、融为一体。利用好“12310”、机构编制网等平台,推进政务公开,做好咨询回复,让群众时刻感受到党员干部的真挚感情。

  情感上融入群众,就要坚持用真情贴近群众。只有将真心融入群众,让心系群众成为全系统干部职工的一种习惯、一种风尚、一种自觉。才能做到“民有所忧,我必有虑,民有所求,我必有为”;才能跳出机构看“机构”,跳出编制看“编制”;才能使机构编制事业永远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二、行动上深入群众,永干“务实”之事

  “为政贵在行,以实则治,以文则不治”,只有实实在在的动作,在行政体制上实现创新,在机构编制管理上取得成效,在保障民生、提升社会管理水平取得突破,才能满足群众期盼、维护好群众的利益。“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政府要进一步简政放权,让基层群众办事更方便” 、“一些领域市场监管中该管的没管住没管好的问题希望能早日解决”都是基层群众内心最真实的期盼。唯有在行动上深入群众,换位思考,着力解决基层单位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现实问题,才能让改革措施更接地气,改革成果才经得起群众的评判。

  行动上深入群众,就要知实情。一是要去听,听取群众的要求、意愿和呼声,这样才能找到机构编制工作的着力点;二是要去看,看一看基层现状,了解基层困难到底在哪里,因地制宜的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三是要去想,站在群众的立场想问题,想清楚如何在行政体制改革中正确把握群众的长远利益和现实利益,想清楚如何让群众享受到改革的红利。

  行动上深入群众,就要讲实话。有些时候一些改革的措施难以一步到位,改革的好处难以在短期显现,改革无法兼顾所有群体的利益,有些群众难以理解。我们要善于与群众沟通,做群众工作首先不能打官腔,以势压人;其次不能简单粗暴,只讲大道理,企图蒙混过关;最重要的是不说假话、空话,要实事求是,不回避问题,主动分析改革利弊,求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行动上深入群众,就是要出实招。群众之事无小事,从盐油酱醋茶到教育、医疗、养老等都是群众关心的事。“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机构编制部门就是要抓住群众“最盼、最急、最忧、最怨”的问题不放,解决实际问题。加大力度理顺生态领域体制机制,还群众一片蓝天;加快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和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建设,提供更优质的公益服务,让上学、看病不再困难;尽快完成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体制改革,保障群众舌尖上的安全;进一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向基层放权、向市场放权、向社会放权,让群众办事更方便,创业更有激情。

  三、思想上敬畏群众,永葆“清廉”之本

  唯其清廉,可抵挡物欲横流,可练就百毒不侵,可树立端方形象,可吸引万众归心。只有时刻在思想上保持对群众的敬畏,才能绷紧拒腐防变这根弦,筑牢廉洁自律这道线;才能倾听群众心声,从群众中汲取改革力量;才能赢得群众信任,调动群众参与改革的热忱。

  思想上敬畏群众,就要树立忧患意识。机构编制工作者要有一颗“俯首为孺子牛”的公仆心,有一种执政为民的责任感。树立忧患意识就是要在推进改革实践过程中,怕想的不够多,做得不够好,群众不理解,怕机构编制管理不公开,不透明,群众有怨气。要习惯习惯“回头看”,看看改革在哪些方面可以完善,哪些举措更能方面群众。

  思想上敬畏群众,就要时刻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抵得住诱惑,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经得住考验,是机构编制干部最基本的思想道德底线。只有敬畏群众的监督,才能增强拒腐防变的免疫力,才能保持谦虚谨慎的作风。群众监督时刻提醒我们,把住关口,慎用权利是机构编制工作者永葆“清廉”本色的基本要求,群众监督时刻提醒我们,有所为、有所不为是机构编制工作者慎独的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