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黄石市创新体制机制,在转变政府职能、提高管理能效的探索中独辟蹊径。该市将市直部门和单位的内设机构精简了70个,在铁山区撤销街道办事处、试行大部制改革探索扁平化管理。
组织机构“瘦身增效”
早在2008年,黄石市首先将市委、市政府办公室总值班室合二为一,促进市委、市政府日常党务政务工作的有序开展,提高办事效率。次年,又将4个城区检察院的内设机构精简为5个大部室;整合公共诉求服务平台,组建网络信访中心,在政府和民众间架起连心桥,实现“全天候”服务。
2010年新一轮机构改革中,该市合并相关职能部门,组建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交通运输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委组织部和市直机关工委合署办公,撤销4个城区党校组建城区联合党校与市委党校合署办公,优化执政资源配置。
行政审批步入“高铁时代”
早在2002年,黄石市率先成立了行政服务中心,并于同年8月正式对外办公。市行政服务中心围绕精减程序推进行政审批改革,先后开展了7次项目清理,取消行政审批154项。
2008年,黄石市将具有行政审批职能的部门将审批(服务)事项向行政服务中心集中,将审批业务骨干向“窗口”集中,全程代办所有事项,限时办结。
在2010年的政府机构改革中,黄石市根据窗口部门审批职能的强弱、审批事项的多少、审批业务的繁简差异,采取三种形式设立行政审批科:一是实行大科室制,单独设立行政审批科;二是挂靠综合协调科室(综合协调科室主要是指办公室或法规科);三是与业务科室合署办公。这种方式在实现了“机构编制两不增加”前提下,便民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有明显提高。
2011年,黄石市在不断提高完善市、县两级行政服务中心功能和效能的同时,正在加强四级服务网络建设,建立完善乡镇(街道)办事大厅和村(社区)服务室,将行政代办服务进一步延伸到基层群众的家门口,全面、全力打造服务型政府。
城市管理 “扁平化”和“下移”
黄石市响亮提出“发展大产业、打造大园区、建设大城市”三大战略,大胆探索城市现代化管理模式,2009年,选点铁山区开展“两型社会”建设大部制改革。撤销原有的政府派出机构街道办事处,是铁山大部制改革的大手笔。该区将16个社区(村)合并为9个,加大人力物力财力投入,由区委、区政府采取扁平化管理,同时理顺管理责权,将政府各项职能细化、规范成128项,明确划定其中的56项由区政府各职能部门独立承担,38项由社区自治管理,另外34项职责由职能部门承担、社区协助实施。
黄石市还将城市规划、管理、环境保护、卫生执法等权限适当下放,扩大铁山区在城市建设和管理、经济发展等方面的自主权,增强城区政府职能。铁山区结合区情整合党政事业机构,充实民政服务、招商引资等机构,将司法局、信访办与政法委(综治办)合署办公,归并房产、规划、交通、旅游、民防、招投标等职能组建区规划建设管理局,将工会、团委、妇联合并到群团工作部。区直部门机关事业单位精简率达32.4%。改革后该区引进的多个轻工、商贸、机械加工项目入驻东部工贸新城和西部科技新城,突破资源枯竭瓶颈的铁山经济迈上多元化发展的崭新起点。(市编办综合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