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一、项目概况和资金使用管理情况
(一)立项依据
(二)经费来源和使用情况
(三)项目实施情况
二、项目绩效分析及评价结论
(一)项目绩效管理情况
(二)项目实际完成情况
三、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工作意识待增强
(二)工作经费指标量化难度大
(三)管理工作亟待进一步加强
四、工作建议
(一)提高认识,进一步强化部门执行的科学性
(二)进一步完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三)进一步加大财政管理培训力度
一、项目基本情况
党的十九大报告深刻把握党和国家事业历史性变革及其对组织结构和管理体制的新要求,按照中央、省委、市委关于深化机构改革的相关指示精神,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我市深化机构和行政体制改革决策部署,调整优化机构设置,提高编制使用效率,配合组织部门做好人员转隶等工作。市委编办承担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基层综合审批执法体制改革、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全省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等具体事项,不断整合部门职能,优化机构设置,有效提高编制资源利用效率,为全市各项发展提供机构编制力量。经向市财政局申请、人大批复,设立了“机构改革、编制管理”项目,以更好地完成相关改革服务工作。
(二)经费来源和使用情况
经费来源:2019年机构改革、编制管理经费由市财政局拨付。决算支出8.31万元,其中:
①办公费1.71万元;
②商品和服务费6.6万元;
其中:印刷费2.01万元;差旅费1.49万元;水电费0.17万元;办公设备购置等其他商品和服务支出2.93万元。
2019年是党政机构改革之年,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和省委编办精心指导下,我们紧扣中心、服务大局,成立了以市委书记任组长的市级党和国家机构改革领导小组,市委常委会3次听取机构改革专题汇报,专题研究改革工作,审定重大事项。抽调6名精干力量组成工作专班,统一负责全市机构改革的综合、统筹、协调、推动工作,从机构职能上把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落实到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逐项落实了《市县机构改革总体意见》23项“规定动作”,该并入的并入、该撤销的撤销,严格机构限额管理,党政机构、直属事业单位、挂牌机构等规范到位,实现改革目标不偏离、改革任务不落空,全力服务黄石高质量发展,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二、项目绩效分析及评价结论
一是坚持集中领导。健全和优化市委对重大工作的领导体制机制,全面加强党委对全市重大工作的领导。根据中央和省委的统一要求,组建议事协调机构,加强市委对重大工作的领导和统筹协调。按照市委常委分工负责的原则,调整和优化党委部门归口管理职责。坚持与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改革相衔接,对全市300多家事业单位所承担的职能进行全面梳理,同步划转涉改部门所属相关事业单位,理顺政事关系。
二是优化编制配备。按照“编随事走、人随编走”的原则,编制划转和人员转隶坚持公开公平,公示公告,规范到位,未出现一起因改革造成不稳定上访情况。通过优化资源配置,盘活编制存量,充实基层或一线部门,保证重要领域编制需求。
三是优化机构设置。结合“三定”工作,优化重组党政机构内设机构,扩大大科室制改革的覆盖面,达到“内联实现融合、外联一对多”的工作效果。
四是优化部门职能。强化部门经济社会发展改革的综合协调职能,健全精准扶贫、金融服务和生态环境监管等方面的职责,进一步理顺和重点强化了部门职责边界、范围和责任内容,总体运行情况良好。
(二)项目完成情况
一是做好党政机构改革方案的运行评估工作。深入调研市县两级党政部门“三定”规定的落实情况,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拟定完善措施。
二是继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权责清单,对部分职责变化较大的部门,按照优化协同高效的原则,进一步加强运行机制研究,理清职责边界;继续深入推进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完善执法体系;继续深化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规范事业单位设置。
三是加强机构编制制度化建设。进一步完善市委编委工作规则和市委编办工作细则,增强机构编制工作的规范性和高效性。积极推进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和机构编制的监督检查,对违反机构编制管理规定的行为将坚决纠正、严肃处理。
(一)工作意识待增强
一是部门年度预算编制当中绩效目标意识不够,二是预算执行过程当中存在有开支政策依据但无预算安排的支出;三是对支出绩效评价结果利用欠充分。
我办的评价项目主要是日常工作费用,没有具体的项目产出,各项指标的设定难度较大,在评价工作中,对部分指标的支撑材料收集难度大。在绩效评价中无法设定了明确指标值。
目前,我办财务人员对绩效管理工作已经掌握了基本工作方法,对绩效管理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于运用绩效管理在实际工作中加强管理还没有明确的方式方法。如何进一步实现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提高管理绩效,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严格预算管理,增强预算控制意识
加强预算编制的前瞻性。在编制年度部门预算时,应同时结合上年度预决算收支情况和进行科学、合理预算,尽可能保证项目预算年度内应编尽编。全面、科学地编制好专项预算是做好预算控制工作的前提。
建议市财政局在预算编制、决算编制、预算执行、绩效管理、资产管理、政府采购等方面多加强业务培训和交流,提供机会让各部门各行业之间能多交流,多学习,取长补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