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英山县委编办立足职能定位、聚焦主业主责,创新人才工作机制,不断提升机构编制使用效益,为全县人才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机构编制保障。
提升站位,增强服务人才工作的思想保障。坚持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的重要论述,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围绕县委 “五抓五建”发展战略和“七个新英山”宏伟目标,积极主动谋划年度抓人才领办项目、领办实事等重点任务,服务“避暑引才”“暖冬人才”、高层次人才分类认定、高层次人才引进等工作,把人才工作与机构编制业务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自觉做到县委中心工作部署到哪里,高质量发展推动到哪里,群众对美好生活需要到哪里,机构编制工作就跟进、服务、保障到哪里,彰显机构编制部门责任担当。
科学研判,做好人才引进工作的基础保障。扎实细致做好编制审核、计划申报、人员上编、参保审核等日常工作,高效快捷地办理用编核准、上编、参保审核手续,确保平台数据更新准确、及时。按通盘考虑,整体测算原则,依托湖北省机构编制大数据平台,对全县机构编制总体情况、编制使用情况以及超空编及预计退休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全面梳理近年全县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增减变化情况,为合理确定全县用编进人计划总量提供数据支撑,为县委、县政府决策提供基础保障。
改革创新,做好人才用编的制度保障。以湖北省机构编制大数据平台为支撑,按照“严控总量、统筹使用、有减有增、动态平衡、保证重点、服务发展”的思路,在不突破全县事业编制总量,不调整各单位、各部门事业编制核定数的前提下,通过“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的方式,研究制定了《英山县事业编制“周转池”管理办法(试行)》。坚持向内挖潜,盘活存量等方式统筹调剂编制资源。按照“系统优化、整体重塑、功能再造”的原则,对农业农村、科技经信、住建、城管执法等10个部门50余家所属事业单位进行调整优化,整合相关职能,撤并一批“小、散、弱”事业机构,核减回收事业编制500余名,除预留部分编制用于保障改革外,其他全部纳入编制“周转池”。英山县事业编制周转池初期规模拟定为400名,缓解了“无编可用”和“有编无用”的突出矛盾,推动全县各项社会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突出重点,做好招才引智工作的用编保障。聚焦经济建设、教育科技、医疗卫生、乡村振兴等重点领域,按照“控总量、优结构、保重点、促发展、增活力”的原则,通过科学分析、精准测算,累计启用行政事业编制426名,有力、有效的保障教育、医疗卫生、经济建设和乡村振兴等领域用编需求,为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编制保障。(吴逍、刘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