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为推动麻城市县域经济实现新进位、改革创新实现新突破、中心城市实现新跨越,麻城编办积极学习贯彻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采取一系列措施,围绕麻城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献智慧、显实招。
一是不断释放改革红利,推动各项改革落地见效。大抓扩权赋能强县,不断争取省、市级向县级部门下放审批职能,多轮梳理、上报建议下放职权事项清单,争取对经济发展影响重大的审批权限下放,重心下移。进一步推动县级执法、审批职能下放到街道基层,以街道改革为抓手,推动街道机构、办公场所、人员到位,倒逼市直部门向街道赋权,下放或部分下放执法审批权力199项,逐项签订职责边界。建立街道、执法派驻机构协同工作机制,实行街道和部门双向派单、双向考核评价,同时调整增加街道预算、资金等基础保障。加强城区街道三办、便民服务大厅装修及基础硬件配备,方便城区居民群众在所属街道就近办事,享受执法、审批等服务“在身边”、“快捷办”。
二是优化编办服务质效,强化机构编制各项保障。充分发挥机构编制部门的参谋助手作用,聚焦聚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对相关部门不断强化机构编制保障,缓解重点行业人才紧缺、经费困难等问题,做好机构编制部门的本职“主业”。截至目前,共核准高层次人才用编计划59名,教师招聘用编计划225名,卫生专技人员用编计划132名。结合工作实际,开展“县管校聘”教师核编、黄金桥开发区街道“区政合一”、国家级产业园区申创等重点工作,深入做好基础调研,高站位、高精度谋划推进工作,为麻城“建成中心、挺进百强、谱写新篇”提供机制体制保障。
三是立足基层排难解困,推动乡村振兴有序衔接。做好乡村振兴和精准扶贫有序衔接,及时调整市乡村振兴局及所属事业单位机构设置、管理体制。发挥党委编办党员先锋作用,继续派驻乡村振兴工作队员两名与夫子河镇接天山村结对,持续破解村级集体经济薄弱难题。充分利用好党委编办的综合协调和自身资源优势,积极开展项目谋划、产业谋划和资金筹措。2021年该村加大投入老油茶林改造,新建高产油茶基地200亩,多方筹措帮扶资金50万元入股高山红柿专业合作社,充分发挥合作社作用,解决部分农民就业问题,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壮大,为全市经济发展贡献应有力量。(杨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