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穴市委编办紧紧围绕改革管理工作重心,全力做好机构编制各项工作,促进机构编制工作再上新水平。
围绕城市基层社会治理工作重心,着力推进街道管理体制改革。一是加强制度设计。制定了“1+13”的实施方案,建立了街道赋权承接、统一指挥协调延伸派驻机构、双向派单、综合执法协调管理、“大工委、大党委”等工作机制,推动街道按新的体制机制运行。二是优化资源配置。按照政策要求,结合街道实际,调整设置了街道内设机构和直属事业单位,合理核定了人员编制,有序转隶了工作人员,调整落实了工作经费,推动街道基层有人管事,有钱办事、能干好事。三是建好履职清单。对照街道赋权事项指导清单,根据实际需要,做到应领尽领。结合街道通用权责清单和认领的赋权事项,编制街道履职清单,完善各个要素,加强对赋权事项的承接指导和经费、力量支撑,推动各街道照单履职。
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重心,着力提升机构编制服务能力。一是优化机构设置。紧抓机构改革契机,组建了发展和改革局、科学技术和经济信息化局、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重点项目服务中心、招商和投资促进中心等直接服务经济发展的机构,优化职能配置和人员编制,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机构编制支撑。二是理顺职责关系。完善了经济开发区经济工作由开发区管委会牵头抓总,各有关乡镇、街道和市直部门协同配合的体制机制;理顺了发展和改革局与重点项目服务中心的重点项目建设管理与服务的职责分工,加强合作共建,促进协调联动。三是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以做好机构改革后半篇文章和各重点领域改革为抓手,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通过加强监管、推行综合行政执法、完善服务机制,营商环境全面优化。
围绕基层和民生一线工作重心,着力优化机构编制配置。一是坚持问题导向,针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暴露出的短板问题,该办先后两次深入到全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调研,就如何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调整优化卫生医疗机构机构编制事项,提出合理化的意见建议,着力补齐短板。二是坚持民生导向,全面做好机关事业单位年度用编计划工作,其中行政机构90%以上面向乡镇街道,事业单位90%以上用于教育卫生,其他事业单位只补充急需紧缺的专业技术人员,促进编制资源向基层和民生一线倾斜。三是坚持需求导向,按照改革优先、体制机制调整优先、急需紧缺优先的原则,高质量完成了经营类事业单位、综合行政执法、街道管理体制等改革任务。同时,严格按《湖北省机构编制事项工作规程(试行)》《武穴市机构编制事项工作实施细则》办理机构编制事项,提高了机构编制工作科学化、规范化、法定化水平。(李富强 熊振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