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全省科学规范街道属地管理事项试点工作启动以来,武昌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持续解决困扰基层形式主义问题的决策部署和省委关于深化共同缔造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制机制创新试点的工作要求,在省委编办、市委编办科学指导下,扎实推进城市综合管理领域科学规范街道属地管理事项试点工作,压茬推动属地管理事项清单化管理、实操化落地、体系化运行,持续理顺条块关系、促进协同联动,努力实现“法定职责必须为”与“清单之外无职能”相衔接、“看得见的向前一步”与“管得着的快人一步”相协调,助力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
强化组织推进,确保试点有序。一是攥指成拳聚合力。建立全区科学规范属地管理事项试点工作部门协调推进机制,由区委副书记、组织部部长挂帅管总,区委编办牵头协调,区政府办、司法局、城管执法局、网格化中心等部门和各街道一齐参与,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同题共答、协同发力,推进试点工作思想统一、行动协调、合力集聚。二是深谋细研保效力。每周召开试点工作专题研究部署会,深入学习、准确理解、正确把握中央、省、市政策精神和部署要求,开展全国优秀科学规范属地管理事项工作案例教学,打好试点工作思想基础。制定《武昌区科学规范街道属地管理事项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对标省、市目标要求,明确试点范围、主要任务、工作步骤和实施要求,明晰试点工作总体框架。制发《关于开展武昌区科学规范街道属地管理事项试点工作的通知》,进一步细化各街道各有关部门参与试点工作的“路线图”“任务书”“时间表”,指引试点工作具体实施。三是严督实导促动力。区政府办把各街道各有关部门的试点工作推进情况,明确纳入区政府重点督查计划,探索纳入区级“大城管”考核重要内容,紧盯任务强统筹、紧盯进度强推进、紧盯目标强落地。组织召开全区科学规范街道属地管理事项试点工作实施推进会暨工作培训会,区委编办、区司法局、网格化中心紧扣清单试运、平台应用、制度建设、条块联动、执法规范等试点工作关键环节,加强对各街道和有关部门的具体工作指导;区委编办紧抓试点工作关键阶段关键环节,组织召开6场试点工作现场推进会,确保试点工作不打折、不变形、不走样。
细化清单研制,确保试点有据。一是以法治性为遵循初拟清单。坚持依法依规、积极稳妥、务实管用,依据区城管执法局部门权力清单、“三定”规定和下放意愿,遵循城市综合管理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文件,考虑市城管委拟向区级赋权的第二批103项城管工作事项,草拟《武昌区街道属地管理事项责任清单(初拟稿)》,初步梳理城管类属地管理事项17项,明确属地管理事项的法定文件依据、条块职责边界、主次责任划分。二是以实践性为导向完善清单。落实全省、全市试点工作推进会和市委编办调研指导要求,以街道易配合、易发现、易操作为导向,进一步强化对清单事项实施街道属地管理的可行性研判。按照成熟一项推进一项的原则,推动属地管理事项宜下则下,历经十多轮部门会商、三轮合法合规性审查,反复征求重点街道意见,广泛征求并认真吸收全区各街道各有关部门意见,剔除工作专业性较强、街道实施难度较大的事项,将城管类属地管理事项压减调整为9项并进一步依法规范相应条块职责,形成最终确定的《武昌区街道属地管理事项责任清单(试行)》。三是以有效性为根本检验清单。制发《区政府办关于印发〈武昌区街道属地管理事项责任清单(试行)〉的通知》,组织各街道在日常城市综合管理巡查中统筹落实属地管理事项,按照清单明确的事项任务、职责分工、工作程序,积极配合城管部门开展相关前期工作。同时,各街道在实践中带着问题试,认真检验清单的事项科学性、分工合理性、流程可行性、效用明显性,注重发现属地管理试点运行中可能存在的法治风险、行政风险、社会风险,及时向区委编办反馈有关情况和问题,促进清单更加完善、试点更加成熟。
深化制度建设,确保试点有效。一是搭建信息化平台。依托全区“民呼我应”一体化信息系统和指挥调度平台,开发街道属地管理功能模块,运用问题全收集、力量全进入、分级全解决、过程全评价的“四全”工作机制,配套“社区呼叫、部门响应”“街道呼叫、部门响应”等呼应机制,推动街道属地管理事项全流程进平台、全过程网上办、全要素可追溯、全阶段有考核,以数字赋能科学规范属地管理。制定《武昌区“民呼我应”指挥调度信息平台街道属地管理事项操作手册(试行)》,运用“民呼我应”平台,构建“各街道综合执法中心、社区网格员日常巡查上报;区网格化中心梳理、分派、跟进、督促、协调;各街道和区城管执法局依清单配合协作并评价打分”的街道属地管理事项办理完整工作闭环。二是建立规范化制度。制定《武昌区城市综合管理领域街道属地管理事项工作指南(试行)》,对照清单逐项构建清晰的“施工图”、完备的“说明书”,保障街道属地管理事项有序协作、有效落实。制定《武昌区街道属地管理事项责任清单动态管理办法(试行) 》,明确清单动态调整的原则、条件、步骤等,为清单实时调整、动态更新、规范管理提供制度支撑。健全《武昌区职能部门职责下沉准入实施办法(试行)》,明确未经部门联席会议审核和区委区政府批准,区直部门不得向街道下沉属地管理事项。完善《武昌区街道统一指挥协调延伸派驻机构实施办法(试行)》,明确以“街道综合执法中心+常驻力量+呼应力量”模式开展综合执法,以“街道吹哨、部门报到”增强联动合力。优化《武昌区街道和部门双向派单机制实施办法(试行)》,完善“呼叫-响应-处置-回告-评价”工作流程,实现属地管理事项“一呼必应”。升级《武昌区街道和部门双向考核评价实施办法(试行)》,探索制定《武昌区社区“直评”区直部门工作办法(试行)》,对各街道和有关部门的属地管理事项办理情况进行“一事一评”、月综评、年总评,考评结果纳入单位年度绩效管理综合考评成绩,倒逼属地管理事项落实。三是夯实赋能化保障。制定《关于建立“民有所呼、我必有应”工作机制落实街道赋权事项的实施意见》,赋予街道6项权力,切实提升街道统筹、服务、管理和动员能力。赋予街道统筹调度权,区直单位限时响应解决街道派单任务。赋予街道人事考核任免建议权,将征求街道对区直单位派驻人员的意见列入干部考核、人事任免必经程序。赋予街道考核评价权,将街道考核区直部门权重提升至40%。赋予街道资金统筹权,除7类专项经费外,街道均可统筹使用资金。赋予街道决策建议权,42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和重大项目必须征求街道建议。赋予街道规划参与权,街道参与域内民生设施、区域建设、“三微”改造等的规划、建设和验收。同时,赋予街道应急状态下的统筹调配资源、进行先期处置、组织动员、引导救援等方面必要权能,强化街道在应急处突中的统筹协调作用。(武昌区委编办周凯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