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初,谷城县委编办紧紧围绕中央、省委、市委、县委决策部署,及早谋划思路,及早部署重点,及早推进工作,奋楫笃行谋篇布局,助推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唱响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主旋律”。切实树牢服务意识,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和发展大局需要,积极研究,科学谋划,积极提供机构编制服务保障。一是理顺体制机制,服务“工业强县”建设。围绕提升县域经济综合协调调度能力和项目服务质量,进一步调整优化涉及经济领域部门的职能职责和机构设置。二是夯实保障体系,服务“健康名县”建设。深入贯彻省、市疾控体系改革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精神,进一步调整优化疾控体系职能职责,按全省规定足额核定疾控人员编制,优先核准疾控人员招聘用编计划;重新核定乡镇卫生院人员编制,理顺公共卫生职能;夯实“医共体”建设,加强卫生专业力量配备。三是倾斜编制资源,服务“人才培养”工程。完善事业编制“周转池”制度,发挥机构编制“磁吸效应”和“引流作用”,助力搭建平台、筑巢引凤,调剂编制资源,加大引才力度,盘活人才资源,今后事业单位所需人员优先从“周转池”引进的人才中选调。
吹响守正创新、改革赋能“冲锋号”。围绕中央、省、市重大决策部署,着力破解体制机制障碍,以改革任务落实落地推动谷城经济社会发展。一是及早谋划新一轮党政机构改革。围绕《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和省委、市委工作要求,及早开展前期调研摸底和模拟改革,提前搞好改革研判,科学谋划县级党政机构改革方案。二是扎实推进乡镇管理体制改革。按照省、市统一部署,围绕向乡镇赋权、推进县级执法力量下沉等重点,全面研判乡镇改革面临的风险和问题,有针对地制定对策,审慎、稳妥、公平、公正地推进改革任务落到实处。三是持续推进扩权赋能强县改革。积极会同发改、行政审批等部门,督促县直有关部门把省政府下放谷城的经济社会管理权限承接好,加强综合评估,务求承接成效,让下放的权力事项尽早产生红利并转化为强县效果。四是统筹推进其他重点领域改革。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审慎推进小弱散或职能相同、相近的事业单位整合,稳妥推进跨系统跨领域组建综合执法队伍、经济发达镇改革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
弹响规范管理、严格要求“协奏曲”。深入贯彻“编制就是法制”工作要求,规范机构编制管理,严格落实制度要求,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一是坚决守住“两个红线”。严守机构限额不突破、编制总量不突破“两个红线”,加大机关事业单位控编减编力度。二是从严核准用编计划。坚持“超编单位只出不进或出多进少、满编单位先出后进、空编单位适度控制进人比例”原则,充分挖掘人才资源潜力,提高财政供养效能。三是全面落实编制实名制管理。坚持“空编单位应落尽落、超编单位空编递补有序推进”原则,推进编制实名制管理,实现“一人一编一卡”。四是加强事业单位登记管理。规范监管行为,提高监管效能,落实减材料、减环节、减时限、减跑动次数的政务服务“四减”理念,进一步压缩事业单位登记服务办结时限。五是加强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强化机构编制刚性约束,加强与纪检监管机关、巡察机构和组织人事、财政、审计等部门的协作配合,坚决查处机构编制违规违纪违法行为。
奏响苦练内功、强化自身“最强音”。围绕提升全办干部队伍素质,着力加强自身建设,为谷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一是增能力,强学习。坚持每周五例会、“三会一课”制度,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机构编制政策规定,以学提能,以学增智,以学促干,确保工作不犯错误、少出失误,确保业务工作走在同级编办前列。二是提水平,强历练。坚持严管与厚爱相结合,通过以老带新、比学赶超、定期轮岗等方式,加强岗位历练,把每名机关干部都培养成“全能型选手”。三是转作风,强调研。办领导牵头组建专班,重点围绕事业单位绩效、“县管校聘”改革成效、综合执法改革效能、开发区管理机构运行等情况,深入基层调研评估,以调研促工作提质增效。四是提形象,强宣传。及时总结全县机构编制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和涌现出的先进事迹,加强对上汇报和对外宣传,以提升谷城机构编制工作对上对外形象和地位。(谷城县委编办甘院军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