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田县委编办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主动围绕全县发展大局,做实优化、整合、管理“三篇文章”,着力推改革、配资源、强保障,将机构编制资源不断向民生领域倾斜,机构编制工作服务民生能力不断提升。
做实“优化文章”,破除民生发展阻力。一是紧盯旅游发展优化执法力量。围绕“大别山绿色生态经济带旅游中心城市”的目标定位,探索建立“联合执法+综合执法”模式,组建由县城市管理执法局牵头,县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等单位构成的联合执法队伍,切实解决旅游市场存在的突出问题,规范旅游市场秩序,促进县域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二是紧盯教育领域优化集团办学。按照“2+X+Y”的模式,创新推进集团化办学,设立三个城区总校,让学校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发展”,教师实行“县管团聘”、学生按片就近入学,逐步实现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技能无差异共建、共进、共享,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三是紧盯园区建设优化管理架构。全面推动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综合考虑开发区机构规格、职能职责、发展规模和功能定位等因素,从县内统筹调剂行政编制,加强开发区管理机构的力量配置,优化开发区内部管理架构,实行大部制、扁平化管理,形成一套管理机构、一支干部队伍、一体化发展的工作格局,构建优化协同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做实“整合文章”,增添政务服务动力。一是理顺粮食领域机构设置。设立县粮食发展中心,并迅速选优配齐工作人员,提升粮食安全机构编制人员保障。理顺粮食检测机构职责,划转专业人员到县公共检验检测中心,充实工作力量,提高粮食检验检测能力。整合县发改局所属的电力执法大队和粮食执法大队,组建县发改局综合执法大队,增强粮食领域执法力量。二是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整合县老龄办、县卫校等机构,组建县健康管理服务中心,为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的健康保障。优化调整县疾控中心内设机构,加强疾控工作的规范化管理。单设县急救中心,实施院前急救资源“六统一”管理,进一步完善院前医疗急救体系,提高院前医疗急救服务能力。三是提升基层应急管理能力。组建县应急管理综合执法大队,以县应急管理局名统一执法,有效解决执法力量分散、多头执法等问题。整合组建县防震减灾中心(应急物资储备中心),进一步完善应急物资管理制度体系,提高应急保障能力。
做实“管理文章”,提升编制资源活力。一是从严从紧做实编制管理。严格审核全县各机关事业单位申报的招录用编计划,用好湖北省机构编制管理大数据平台,综合考虑退休、退伍安置等因素,根据全县编制空余总量合理核定人员补充计划。健全联动审核机制,实现与组织、人社、财政部门的信息共享,把增员、工资核定、养老保险审核等多个环节有机串联起来,形成部门间高效配合的运行机制,充分发挥编制管理在各环节中的源头和基础性作用。二是用心用力助推人才引进。从事业编制总额内调剂部分事业编制设立人才“周转池”,通过“政聘企用”的方式专门为企业引进急需紧缺专业技术人才。将编制资源向医疗卫生单位、中小学校等民生领域进行倾斜,积极配合县委组织部、县人社局等单位开展公务员招录、事业单位招聘、高层次人才引进、教师招聘、基层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招聘等工作,着力引进紧缺急需人才、改善人员结构,保障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和重大民生领域需求。三是借势借力盘活编制资源。以事业单位优化调整为契机,将部分股级事业单位与科级事业单位整合,收回事业编制六十余名。紧跟新时代发展需求,为科技、商务、文旅、社会治理等领域核增事业编制,尽可能地将有限的编制资源用在“刀刃上”,促进县域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罗田县委编办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