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竹山县委编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创新事业单位编制管理决策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思想破冰引领发展突围,守正创新,主动作为,创新机构编制管理办法,为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体制机制和机构编制保障。
合理核定人员总量,缓解医院用人需求。公立医院人员总额以核定的床位数作为重要依据,综合医院人员总额按核定床位数的0.9-1.3倍核定,中医院按核定床位数的1-1.4倍核定,妇幼保健院妇幼保健公共卫生服务人员编制按辖区人口的1/15000核定,其他人员编制总体按核定床位数的0.6-1倍核定,专科医院按核定床位数的1.2-1.6倍核定。公立医院在核定的人员总额内自主聘用人员,及时引进高层次、紧缺、急需人才和聘用关键岗位、骨干人员,近三年来全县公立医院共聘用急需紧缺型人才88人,有效缓解了公立医院用人需求。
完善薪酬待遇和岗位设置,激发医院人才活力。对纳入员额管理的人员,在岗位聘用、收入分配、职称评聘、管理使用等方面与在编人员同等对待,按照有关规定参加社会保险,建立职业年金,有效调动了工作人员积极性。改革公立医院财政补助方式,建立财政补助与绩效考核结果挂钩的核拨机制。实行编制备案制后,公立医院根据实际需要,建立了以岗位为核心的聘用机制和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人员流动机制。通过公开、平等、竞争的程序,择优选聘,消除编制差异,充分调动了医护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实行审批和备案管理相结合,促进医院高质量发展。公立医院按照员额核定标准,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研究提出人员控制总量,报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向机构编制部门提出书面申请,机构编制部门征求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意见后,做出书面核准决定并予以备案。公立医院每年在备案的控制总量内,根据用人需求及梯队计划,制定人员招聘方案和招聘方式,会同主管部门报人社部门备案。实行编制备案制后,公共服务均等化进一步落实,全县千人口床位数由2016年的5.83张提高到6.87张,千人口执业(含助理)医师数由1.17人提高到2.21人,千人口执业护士数由2.09人提高到2.37人。县域内就诊率保持在90%以上,医疗服务质量和能力大幅提升。
强化监督管理,确保编制备案制管理改革有序推进。公立医院院长作为员额备案制管理的主要责任人,对公立医院编制规模的确定、实有人员规模的控制负主要责任。机构编制、人社、财政和卫健等部门严格落实监管责任,加强对实行人员控制总量备案管理的公立医院人事管理的事中事后监管,定期或不定期对公立医院人事管理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及时向社会公开监督结果,作为公立医院评先树优、机构和人员控制总量调整、财政经费预算和领导人员任用、奖惩的重要参考依据。多部门的共同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为医护人员提供公正、开放、有序的竞争环境,促进公立医院管理方式的转变和创新成果的运用。(竹山县委编办徐蕾、黄亮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