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最新动态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重要精神>最新动态

秭归县扎实推进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

2018-12-29 来源:阅读: 字体:默认超大
   秭归县稳步推进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基本完成了县直16个部门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和两河口镇的综合行政执法改革试点。改革后,机构运行较为流畅,执法效能大幅提升。

一、深入调研,制定切实可行改革方案

2017年2月,县委编办会同县委组织部、县人社局、县法制办、县财政局等部门组建3个专班,深入到县直各部门开展调研,全面了解各部门主要职责、人员编制与结构、内部运行机制。召开座谈会,广泛听取各层次人员意见,并召集相关部门就改革推进中可能出的问题进行分析研判,寻找破解当前政策支撑不够充分等难题的途径。对承担行政执法任务的重点部门反复调研、反复听取意见,如对农业、交通、城管等重点部门的调研达4次之多,对两河口镇综合行政执法中心运行调研3次,确保了调研成果的真实性。在调研的基础上,专班撰写了《全县推进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调研情况汇报》,拟订了《秭归县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方案》。方案对16个部门综合行政执法改革进行了分类,明确执法事项较多且专业性较强的部门整合执法职能组建一支执法队伍;执法事项少、专业要求和发生频率不高、处罚执行相对容易的将其执法职能集中到一个内部股室,完善城市管理已拟订的“7+1”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深化两河口镇综合行政执法改革试点。同时对执法队伍建设、执法运行机制及组织领导、改革责任进行了明确,各承担改革任务的部门结合实际拟订改革实施方案。

二、先行试点,探寻可复制改革路径

为了确保全县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成功,2017年2月,选择县水利局开展改革试点。以“一支队伍管执法”为基本框架,组建“县水行政执法局”。将分散于各个部门的水资源、水域、水土保持、水工程、防汛抗旱、水文监测、河道管理等 7 个方面行政执法职能统一交由新组建的水行政执法局承担;对水利局下属事业单位水利电力勘察设计院按照“政企分开、管办分离”原则,实施脱钩改制,将其原承担的规划职能划归水利局,经营职能交由秭归紫昕国有资本投资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承担;将原农村饮水安全检测中心与县疾控中心整合,由疾控中心统一管理;将水保局内设股室与水利局股室整合,系统内人员打通使用。根据工作任务调整,重新核定各事业单位人员编制,将编制资源向专业岗位和执法一线倾斜。改革调整后,县水利系统机构数由 21 个减为 17 个,编制总量减少 11 名。原核定的 6 名综合性保障岗位编制全部调剂到执法大队,执法人员编制由过去的 6 名增加到 12 名。通过整合优化机构设置,理顺科室与所属事业单位、各事业单位相互之间职能交叉问题,确保了有更多的专业部门做专业事、专业人员做专业事。

三、整合资源,加强执法队伍建设

以减少机构、归并职责、理顺体制、盘活编制、提升执法效能为目标,始终将全方位整合贯穿于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的全过程。一是在整合执法机构的同时,整合部门内设股室和所属事业单位,坚持只减不增原则,共减少事业机构 16个,整合内部股室10个。二是在改革中将编制和人员向执法机构倾斜,共调剂事业编制86名,集中执法人员62人;三是在人员招聘和政策安置中向执法机构倾斜,近两年来共招聘执法人员20人,退伍士官安置22人;四是加强培训,在县党校举办执法人员培训班,各部门自觉加大对执法人员的培训力度,重视传帮带等方式培训,提升执法队伍素质。通过整合全县综合行政执法和监管效果明显。县水行政执法局开展以全县河道非法采砂问题为重点的“县域河道专项整治活动”,共出动执法人员 245 人次,下达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通知书23 份、行政告知书 20 份,立案查处 6 起非法采砂案件,对涉嫌犯罪的 3 起非法采砂案件进行了“行—刑”移交,有效遏制河道非法弃渣和河道非法采砂行为。县交通执法大队开展治限治超整治活动,执法人员采取蹲点、夜查和视频监控等方法,有效打击超限超载等违法行为。农业综合执法大队白天开展农资市场和农机安全监管执法,夜间开展渔政执法,取得好成绩。城管执法局加大执法力度,从执法车辆到执法着装进行了统一,执法行为进一步得到规范,城市管理得到大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