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州区委编办强化职能,全程发力,多措并举,推动机构编制工作规范化、法定化更上一层台阶。
源头发力,练好“基本功”。一是立足自身长效学。襄州区委编办始终高度重视思想理论学习,通过每周专题学习会、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扩大)会、“青蓝结对导师帮带”等常态化学习活动,着力增强理论素质,提高思想认识,提升业务能力。二是辐射带动全区学。将机构编制政策法规纳入全区各单位中心组学习、纳入编委会集体学习、纳入党校中青班学习、纳入全区“组工夜校”学习,以“四个纳入”提升全区干部对机构编制政策法规的掌握运用。三是集中培训重点学。召开全区机构编制工作业务培训会,面向各单位开展机构编制工作业务能力提升培训,邀请市委编办相关同志举办专题讲座,重点针对机构编制业务“网上办”、年报统计工作、机构编制业务办理流程等工作进行深入讲解,结合事例,当场演示,切实提升全区机构编制干部综合履职能力、业务水平和法治意识。
过程发力,锻造“金刚钻”。一是深入落实“五重”工作。2022年以来,襄州区委编办先后完成推进双沟镇“副城”建设探索与实践、襄阳市农业农村领域事业单位改革、流域内跨行政区划跨部门联合执法等调研课题。通过实地调研、开展座谈等方式,积极探索符合基层实际需要的改革举措,破解了一些困扰基层多年想解决而未解决的难题和问题,形成详实有效的调研报告与指导意见,取得了一定成效。二是落实“实名制”闭环管理。坚持落实“四必核”“一推动”。凡涉及职员等级晋升、人员纳入财政供养、干部提拔交流调整、人员办理行政执法证等事项必核编制状态,以完善机构编制实名制系统信息为重点,通报“实名制”落实情况,推动编制实名到人。三是消化超编成效显著。始终将消化事业单位超编工作作为政治任务,严格按照“控制总量、盘活存量、优化结构、有减有增”的要求,坚持制度先行,坚持源头管控,坚持畅通渠道,坚持挖潜出新,依法依规强力推进消化超编工作,现已彻底告别总体超编状态,实现了整体空编运行的目标。
终端发力,落实“回头看”。一是强化监督检查。制定年度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方案,将规范机构编制管理情况纳入区委巡察开展选人用人及担当作为专项检查内容。选派业务骨干参与专项检查,采取听取汇报、查阅会议记录、比对机构编制数据等方式,检查核实相关问题,进一步强化机构编制刚性约束。二是健全工作机制。拟定出台《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办法》,健全完善机构编制、组织、人社、财政等部门协调约束机制,既分工负责又相互监督,同时把机构编制纪律执行情况纳入巡视、选人用人、“一报告两评议”和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内容,纳入年度目标绩效考核。三是抓好跟踪督办。及时梳理汇总省委巡视区委巡察反馈问题,下发督办通知单,召开全区巡视巡察反馈问题督办会。对编委会议题中未落实事项进行督办,对已完成事项持续监督检查。对机构编制调整事项,在动议、论证、审议决定、组织实施等环节结束后,实施监督检查,确保改革项目落实落地。(襄州区委编办 罗逸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