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城区作为湖北省“一网统管”建设试点以来,襄城区委编办就城市运行管理机构系统的构建,积极作为,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从城市的“视觉、触觉、感觉”三方面入手,系统性的重构城市运行管理系统,基层治理拥有了高智商。
一是在机构设置赋能上,集合部门“近似”功能,打造城市明亮视觉系统。整合融通物联、视联、智能各类数据资源,将日常管理、智能安防、生态环境、社会管控、道路交通、应急管理与视频设备、物联设备进行叠加,通过数据建模和算力算法的综合运用,构筑城市传感系统,为江河水库监管、城市综合管理、生态环境监管等提供精准感知、智能发现、智能分析、自动推送、高效处置的监管和事件处置闭环,建立天气、水质、空气、火警、内涝、安全生产等13个方面的预警指标,结合机器学习、多维分析,在海量数据中挖掘数据价值,设定安全阀值,提前预测预警,自动生成事件,将风险隐患发现并消除在萌芽状态,实现对城市运行潜在风险的“早发现、早预警、早研判、早处置”。
二是在人力配置上,融合基层部门力量,建设城市敏感触觉系统。合并部门基层人力资源,构建“多合一,一感多”的城市神经末梢网,一方面整合人力资源,将社会保障、综合治理、应急管理、社会救助等各类网格力量进行重组,纳入乡镇(街道)统一指挥协调,统一管理,统一调配,以乡镇(街道)为处置大网格,划分联勤处置网格,整合处置力量,打造一支线上线下同步24小时全天候的事件处置队伍,真正实现“社区吹哨,部门报道”,“上下贯通,左右衔接,协同联动”事件处置体系;另一方面对城市运行过程中高频事件,以“高效处置一件事”为目标,按照事件名称、管理依据、处置力量、处置流程、处置时限等要素,梳理出城区和乡镇各部门职权范围内各类事件,制定线上处置流程,建立城市运行事件库,利用智能算法,通过自动识别、自动派单、现场处置,解决过去职责边界不清,处置力量不明,联动机制不畅,办事质效不高的问题。
三是在评价体系上,注重城市自愈能力,构筑城市良好感觉免疫系统。规范事件处置流程,明确问题解决时限,建立健全事件处置督办和考核机制,对各类事件的处置,按事件的处理难度,紧急程度,正常作业时间,设置处理目标时间,目标效果,目标责任,处置结果评价由系统自动直观公开反映,避免人为因素影响,杜绝主观意识,实现事件处理评价客观公正,对异常事件、超期事件、高发事件实行常态化推送、通报和督办处置。
(襄城区委编办 陈继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