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改革创新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改革创新

谷城县委编办“五持续五提升”全力服务优化营商环境

2022-06-01 来源:阅读: 字体:默认超大

  为充分激发县域经济发展活力,助推谷城打造山区县域经济发展标杆、冲刺全国县域经济百强,谷城县委编办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优化营商环境的有关精神和全省机构编制部门服务优化营商环境、服务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实施“五持续、五提升”行动,着力为优化营商环境夯实体制机制保障。 

  一、持续完善权责清单,着力提升部门协作配合能力。为防止部门间推诿扯皮,群众和市场主体办事“摸不着门、找不着人”现象发生,及时开展机构改革成果“回头看”,按照改革调整后的部门职能职责,重新梳理完善部门权责清单并向社会公布。督促相关部门及时移交权力事项,做到工作无缝对接。强化权责清单与部门“三定”规定、各类专项清单的有机衔接,实现同一事项的规范统一。对同一事项涉及多个部门的,明确部门职责边界,健全部门间协同配合机制。会同发改、行政审批部门积极推进扩权赋能强县改革,对省级下放的经济社会管理权限,组织各相关部门先全部对口承接,再按照优化协同高效的原则,将部分事项移交行政审批部门集中行使,让市场主体“只进一扇门”就能“办成一件事”,让扩权红利转化为强县效果。 

  二、持续优化资源配置,着力提升人才保障服务能力。充分发挥机构编制资源的基础性保障作用,围绕服务县委、县政府打造工业强县、农业特县、旅游热县、生态美县、健康名县的“五县”战略,优先保障发改、科技经信、农业、文化旅游、卫建等重点部门和领域用编需求。创新编制资源统筹使用管理制度,设立高层次人才专项编制,建立高层次人才“蓄水池”,招录高层次人才优先向工作任务繁重、人员结构不合理的经济发展、社会治理、民生保障部门调配,切实缓解有关部门人员老化、人才队伍青黄不接的现状。围绕“高效办成一件事”,加强县、乡镇两级政务服务机构建设,将部分超编单位优秀年轻干部充实到政务服务部门。围绕“高效处置一件事”,建设“智慧”型城市,设立县、乡镇两级城市运行管理中心和大数据中心。围绕及时调解社会矛盾纠纷,维护社会大局稳定,打造公平公正的法治化营商环境,设立县级人民调解中心和乡镇矛盾纠纷调解委员会。 

  三、持续深化综合执法改革,着力提升法治服务效能。为破解“权责交叉、多头执法、重复执法”干扰市场主体正常生产经营难题,聚焦机构调整、职权界分和队伍建设,围绕构建职责明确、权责统一、运转高效、保障有力、充满活力的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整合分散在发改、农业、水利、文化旅游、交通运输、工商、质监、食药、商务、住建等部门的行政执法资源,组建市场监管、文化市场、交通运输、农业、城管5支综合执法队伍。在人员划转过程中,联合组织、人社、司法、财政部门成立工作专班,严把在编在岗、干部身份、执法资格、学历、身体健康状况“五关”,确保新组建的综合执法队伍政治坚定、素质过硬、纪律严明、作风优良、廉洁高效。队伍组建到位后,及时开展改革情况“回头看”,适时对履职情况进行调研评估和监督检查,催生行政综合执法改革由“物理变化”发生“化学反应”。 

  四、持续推进公卫体系改革,着力提升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能力。针对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肆虐的疾病防控新形势,围绕加强县级公共卫生服务和疾病预防控制能力,着力打造疾控体系改革的“谷城样板”,持续推进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助推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双赢”。根据县域人口分布特点,会同卫健部门建立两个“医共体”,打造30分钟县域医疗“急救圈”。强化县直医疗机构的疾病防控职责,赋予县疾控中心对其他医疗机构和基层疾控工作的指导、培训和质量控制等职能。重新理顺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职责,强化乡镇卫生院公共卫生管理职能。探索实施医务人员编制备案制管理,扩大医疗机构人事自主权,持续激发医疗卫生领域人才队伍活力。 

  五、持续推进“数字编办”建设,着力提升自身服务质效。围绕让“数据多跑路、部门少跑腿”,积极推行机构编制日常业务网上办,为全县所有一级单位和人数较多的二级单位安装湖北省机构编制管理大数据平台,常态化开展大数据平台软件应用业务培训,实现了机构修改、用编核准、人员上编、人员下编、人员异动、人员修改等6项机构编制日常业务网上办理。深入开展政务服务事项减材料、减环节、减时限、减跑动次数“四减”工作,将事业单位设立、变更、注销登记法定30天办结时限压缩至6个工作日内;简化事业单位法人变更登记要件,由原来的12项材料缩减至6项;推行简易注销登记,只要事业单位法人没有因涉案正在被立案调查或协助调查的,均适用简易注销登记,注销登记所需提交的材料由原来10项缩减至5项。(谷城县委编办 姚振勇、甘院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