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改革创新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改革创新

谷城县“三个着眼”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

2020-06-24 来源:阅读: 字体:默认超大

  今年以来,谷城县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重要指示批示和全省机构编制工作会议精神,针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中暴露出的基层治理短板,积极采取倾斜政策、联建联办、创新机制三项举措,不断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 

  一、着眼重点领域基层治理,倾斜编制政策。一是围绕充实公共卫生力量倾斜政策。对全县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一线勇于担当、冲锋在前并作出特别贡献的党员、干部和各类人员,实行编制倾斜,符合条件的优先落实编制,办理入编手续。近期对县疾控中心、3家公立医院、县医保服务中心、县公共检测中心共批准使用109名事业编制招聘专业技术人才,批准卫健系统内部用编调入4名专业技术人才,以加强应急医疗和公共卫生力量配备。二是围绕打赢“三大攻坚战”倾斜政策。从其他单位调剂增加事业编制6名、从同类事业单位调入6名工作人员,以加强脱贫攻坚、生态环保、信访维稳 “三大战役”工作力量配置。三是围绕提高和改善民生倾斜政策。在水利部门新设水利建设与质量安全中心,核定事业编制6名;批准文化旅游部门下属3家事业单位使用事业编制15名,用于引进专业技术人才,以助力发展社会公益事业,提高民生工作成效。 

  二、着眼城市社区基层治理,实施联建联办。以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双报到”、党建引领“三方共治”为载体,推动党员干部下沉社区参与基层治理,把党的领导贯穿到城市基层治理全过程。一是加强社区组织建设,提高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组织在职党员配合社区成立网格党支部和楼栋党小组,进入业委会、志愿服务组织,健全“社区大党委-网格(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的组织架构。县委编办积极带领9名党员干部到城关镇老街社区报到,主要负责人参与社区大党委组建,接受社区大党委领导、指导,定期参加联席会议,研究社区党建以及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工作。二是充实社区服务力量。在职9名党员干部按照社区大党委安排,精准认领服务岗位,积极参与社区联防联控、文明创建、理论宣传、政策解读等工作,主动服务居民群众。三是兴办实事,解决居民实际困难。在联合社区党组织充分调查、摸底的基础上,收集困难和问题,提出意见建议,帮助社区健全完善基层治理,积极为社区出谋划策。比如,调研了解到城关镇老街社区开展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项目申报工作遇到困难后,县委编办详细介绍相关政策及程序,积极与发改、民政、消防、卫健等部门协调,协助社区做好项目申报工作。 

  三、着眼乡村两级基层治理,创新体制机制。进一步总结和推广石花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经验,按照省、市要求,建立完善权责一致的职能体系、务实高效的用编用人制度和适应发展的管理模式,重点从三个方面入手,推进乡村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一是从理顺乡村治理职责权限入手,精准赋权。按照“应放尽放、能放则放”的原则制定赋权清单,细化乡镇权责清单和乡村两级政务服务事项清单。制定县乡两级职责边界,理顺县直部门与乡镇的权限。统筹优化机构设置,调整管理体制,除派出所、法庭、司法所、市场监管所外,其他延伸派驻机构逐步调整到以乡镇管理为主。在全省赋权清单的基础上,针对石花镇工作实际和需求,经过调研论证,又把三轮车管理等权限稳妥下放到石花镇。二是从推进乡村治理新模式入手,整合资源。健全完善乡镇政务服务中心、综合行政执法局、村(社区)网格、数字(智慧)平台的设立和规范运行,推进“审批服务一窗口、综合执法一队伍、镇村治理一网格、指挥调度一平台”的治理模式。三是从激发乡村基层治理活力入手,统筹编制。统筹使用各类编制资源,探索实行编制与岗位适度分离,赋予乡镇更加灵活的用人自主权。在石花镇统筹使用行政、事业编制和乡镇“七站八所”改制人员;除领导班子外,其他岗位都实行公开竞聘;从机关在编人员中择优选配到部门任职;从“乡改人员”中择优选聘到镇综合执法局、镇政务服务中心等岗位;从机关分流人员中择优选聘到镇机关综治维稳、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岗位工作,为镇机关事业单位补充了“新鲜血液”,调动了干部积极性。

(谷城县委编办付强、甘院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