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机构编制管理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机构编制管理

孝感市编办扎实做好2013年机构编制工作

2013-08-07 来源:阅读: 字体:默认超大

  孝感市编办扎实做好2013年机构编制工作

  一、突出重点,抓好四项改革

  1.大科室制改革与行政审批制度配套改革。去年底今年初,市委开展了统筹推进大科室制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市直共有37个单位参加。主要内容是将职能相近、逐步弱化的科室合并或撤销。将行政审批事项集中到一个科室,37个单位共减少内设科室47个,20个单位设立了行政审批科,在机构整合后又进行了全员竞争上岗、双向选择,激发了工作人员的活力,提高了单位工作效率。这两项改革将适时扩大到市直其它单位、各县市区及乡镇。

  2.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今年要做好事业单位的分类认定,建立数据库,事业单位台账、摸清家底,特别是对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的认定备案工作。明年底,省、市、县三级全面完成改革任务。要抓好事业单位登记工作,推进网上登记,加强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实地核查,探索建立事业单位法人绩效评估考核制度和机关部门联合监管制度。

  3.经济发达镇行政体制改革。这项工作的重点是扩权强镇,依法下放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制定促进经济发达镇的支持政策,统筹城乡发展,发挥经济发达镇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示范、辐射带动作用,促进产业人口聚集,推进城镇化建设。

  4.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体制改革。继续深化教育、文化、医药、卫生、食品药品安全监督、综合执法、城市管理、社区管理、政务服务中心等方面的改革,为服务群众改善民生提供体制机制保障。

  二、围绕大局,抓好四项服务

  1.服务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机构编制工作要围绕大局,从体制机制上抓好服务。如服务“三万”活动、融入武汉城市圈、党风廉政建设、文明创建、社会管理综合治理、信访维稳、计划生育等工作。

  2.服务“三区”建设。“三区”是指孝感开发区、临空经济区、双峰山旅游度假区。“三区”是孝感市本级直接管理的区域,也是现在和将来市本级经济发展的聚集区,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市编办要在“三区”的机构编制上大胆改革创新,使之成为“三区”跨越发展的动力。目前市开发区已晋升为国家高新区,为支持高新区加快发展,我们正创新其高效运转的体制机制,并采取雇员制,广泛吸纳高新区发展需要的各方面人才。

  3.服务全市人才发展战略。为了给孝感市跨越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市委市政府在去年面向全国招硕引博50多名的基础上,今年再招收引进300名硕士博士,其中市直125名,县市区175名,市编办和各县市区编办要在这项工作中发挥积极的作用,既要大力支持这项工作,又要在编制有空缺的前提下稳妥解决好这些硕士博士的入编问题。

  4.服务基层工作。基层工作很辛苦,困难也较多,作为市编办虽不能在资金物质上给予县市区帮助,但在政策范围内能支持的要大力支持,包括指导监督也是服务的内容,市县编办要实现资源共享、任务共担、携手共进,做到上下一盘棋、上下一条心、上下一家亲。

  三、夯实基础,抓好四项建设

  1.抓好机构编制管理使用的规范化建设。目前机构编制工作问题主要表现在用编核准制度上的不规范、不健全,我们要按照省委〔2012〕年8号文件精神,做到进人先核编,核编要从紧,无编不进人。特别不能超编进人。要探索建立总量控制、盘活存量、优化机构、动态增减、服务发展的有效机制。最近,我们准备出台《孝感市编制使用管理办法》,这对编制使用管理将起到积极的作用。另外,要加强机构编制政务公开制度、评估制度、监督检查制度、中文域名登记制度等制度建设,并充分发挥统计数据分析在服务决策管理中的作用。

  2.加强相关部门之间的联动机制建设。和机构编制部门关系紧密的有组织部、人社局、财政局、民政局、教育局等单位。这些部门要么是人员调配单位,要么是财政供养单位,要么是负责安置工作的部门。要处理好同这些部门之间的关系,做到相互衔接,及时沟通,避免未核编先进人、无空编进人等现象,做到共同配合,共同把关。

  3.加强机构编制部门信息化建设。信息化是引领经济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也是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机构编制部门要善于使用这个手段,建立自己的门户网站,让机构编制工作信息化、高效化。

  4.加强机构编制部门自身建设。自身建设是提升单位形象,增强部门工作水平的基础工作。机构编制部门要着重抓好理论学习、作风建设、创新实干、廉洁从政等方面的自身建设。要认真学习国务院大部制改革总的要求和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具体意见,熟悉、了解和理顺各部门的工作职能。要按照中央8条规定的要求改变学风、文风、会风、话风、事风。要加强调查研究,敢于在机构整合、人员使用上大胆创新,扎扎实实做好机构编制的各项具体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