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武汉市蔡甸区坚持在内挖潜力、外拓空间上下功夫,盘活编制资源,优化编制配置,先后对区招商局、区城乡建设局、区交通运输局、武汉蔡甸经济开发区、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等单位及其所属事业单位增加行政编制59名、事业编制147名,助推蔡甸区经济社会发展。
一、向机关要编制。由于多方面原因,蔡甸区党委机关编制与经济一线部门编制比例不够协调,区招商局、蔡甸经济开发区、区城乡建设局等经济发展一线部门编制资源相对偏少,且工作任务重、压力大。针对这种情况,区编委通盘考虑,多次就调整优化编制事宜与相关党委机关沟通协调,争取党委机关的支持。区委办、区委组织部、区委宣传部、区委政法委4家党委机关带头核减行政编制12名。
二、向改革要编制。结合新一轮机构改革,积极推动大部门改革。整合科技局和经济信息化局,组建科技与经济信息化局;整合工商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组建市场监督管理局;将区农业局与区水产中心、畜牧中心、农机中心整合组建大农委;将物价局、粮食局整合到发改委。通过改革重组,全区政府工作部门缩减到25个,优化47名行政编制倾斜到经济一线部门。同时,结合事业单位分类改革,通过撤销职能萎缩单位、整合职能相近单位、压缩职能弱化单位,优化147名事业编制倾斜到经济一线部门。
三、向社会要编制。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政府能放的坚决放,积极推动服务、管理等职能社会化,创新引入PPP模式,鼓励社会参与社会服务和管理,既节约了编制资源,又提高了效率。2016年底,在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组建区行政审批局的工作中,在核定编制确保满足审批、技术踏勘需求的基础上,积极引进深圳特发武汉政务服务公司,聘用28名帮办服务人员,满足了窗口服务、咨询、代办等工作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