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街道综合执法体制改革,提升执法监管效能和水平,江岸区后湖街道采取“四联”措施,不断优化工作机制,加强执法队伍建设。
一、队伍联管,构建整体格局。在以城管执法事项和力量为基础组建街道综合执法中心的同时,将市场监管所、司法所日常工作统一由综合执法中心管理,由街道统一指挥、统一管理、统一调度,实现“一支队伍管执法”。制定《后湖街道综合执法中心管理办法》,对综合执法中心及市场监管所和司法所人员“一把尺子量到底”,规范综合执法行为。执法人员纳入街道日常管理,参加街道政务值班、每周例会点名,推动树立全街“一盘棋”思想。
二、支部联建,提升素质能力。坚持“工作开展到哪里,战斗堡垒就建到哪里”,综合执法中心成立后,原城管中队党支部更名为综合执法中心党支部,将市场监管、司法所在职党员一并归入该党支部管理,共同参加支部学习和支部建设。同时,推进党建与业务相融合,通过组织业务培训会,加强执法人员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学习,提升执法能力。实行律师驻队,对执法边界不清、现有法规不明确及重大案件等提供法律咨询和专业支撑,帮助协调解决各类执法争议和问题,确保执法行为规范。
三、执法联查,提升工作效能。将街道辖区分成三个片区,每片区同时配备综合执法中心和市场监督执法人员,共同开展片区双创管理及油烟噪音、查控违法建设、市场监督等执法任务,变以往“单打独斗”的巡查检查为联查联检,实现“一人多能、一人多责”,推动执法管理集约化、综合化,缩短了执法半径,提高了管理效率。
四、问题联办,形成工作合力。建立每周工作调度会制度和联席工作会议制度,相互通报工作情况,重点“会诊”需要联管联办以及需要相互支持的疑难问题,打通信息壁垒,加强工作联动,建立“问题排查、区域联动、精准执法”的处置闭环,共同研究工作方案、会商工作措施,解决了一批涉及多部门职权的“疑难杂症”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