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书
(2014 年度)
单 位 名 称 天门市水产局
法定代表人
国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制
《事业
单 位
法 人
证书》
登 载
事 项
|
单位名称
|
天门市水产局
|
|||
宗 旨 和
业务范围
|
编制制定水产品发展规划,促进水产事业的发展。编制制定水产品发展的中长期规划、渔业资源保护、渔业环境监测、渔业案件查处及水产品信息的收集发布等。
|
||||
住 所
|
天门市竟陵陆羽大道(西)40号市民中心农业综合楼(七、八楼)
|
||||
法定代表人
|
陈在林
|
||||
开办资金
|
352(万元)
|
||||
经费来源
|
财政补助
|
||||
举办单位
|
天门市人民政府
|
||||
对《条
例》和
实施细
则有关
变更登
记规定
的执行
情 况
|
2014年,我社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办理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
展
业
务
活
动
情
况
|
2014年全市放养面积达到23.5万亩,比2013年23万亩增加0.5万亩,增长2.2%;水产品产量13.3万吨,比2013年12.7万吨,增长4.6%;渔业总产值27.亿元,比2013年25.8亿元,增长4.7%;渔民人均纯收入12500元,比2013年11200增加1300元,增长11.6%。水产综合实力居全省第8位。
一、抓政策落实,政府扶持促发展。为了加快传统渔业向现代渔业的转型,促进渔业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一是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对渔池升级改造的奖补政策,即“对水产品加工企业因加工需要,当年处片改造500亩以上且达到‘六化’标准的现代渔业设施养殖基地,按每亩1000元标准奖补;对当年田间工程达标,连片200亩以上的稻田综合种养基地,按每亩100元标准奖励。”现在正已进行了实地踏勘,并将相关情况上报市政府即将落实到位。二是2013年3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促进海洋渔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11号),全面部署加快推进现代渔业建设各项工作。同年6月26日国务院召开了全国现代渔业建设工作电视电话会议。2014年3月省人民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快现代渔业发展的意见》(鄂政发〔2014〕13号)后,为了贯彻落实文件精神,加速我市现代渔业发展步伐,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召集十多个部门进行了专题研究,出台了《天门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现代渔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意见》从渔业基础设施、休闲渔业、水产品加工、渔业物流等多个方面出台了支持政策,为天门水产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
二、抓招商引资,龙头带动促发展。我市水产系统先后引进落户湖北正和食品有限公司和湖北泰尔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两家大型水产品加工企业;天门市建华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湖北四海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天门市耀堂特种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北京庆华伟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湖北鑫淼水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天门市陇西渔业科技有限公司、天门市西白湖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天门市北港湖生态渔业养殖专业合作社等八家规模化水产养殖企业。这批水产大企业共投资近4亿元,既建成了水产品加工企业,连接了产业链条,又建成了水产养殖大基地,把现代水产发展的新理念、新科技在我市得以实现。加工龙头企业都采取了“企业+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辐射带动2000多农户增收致富。
三、抓向上争取,项目支撑促发展。国家和省里不断加大对水产业发展的政策扶持,竞争性项目越来越多,2012年全省26个水产大县竞争5个中央财政支持现代渔业建设项目,该项目中央财政连续三年投资,平均每年1000万元。全省该项目个数少、资金额度大,争取有难度,我局迎难而上,积极创造条件,努力争取省局领导,成功竞争夺得了中央财政支持现代渔业建设项目,在我市沉湖地区实施,是我市争取水产大项目第一次大突破。我们将利用好中央财政资金,进一步把沉湖建设成全省乃至全国一流的现代渔业示范园区。中央财政项目撬动了水产大闸门,拉动了社会大投入,支撑了渔业大发展。菜篮子水产品生产项目、鱼池改造项目、水产原良种建设项目、板块基地建设项目等150万元,获得的项目资金在全省县市平均数之上。
四、抓品牌创建,特色渔业促发展。为了改变天门水产在全省无名、无声、无特色、无亮点的落后状况,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了以建设设施渔业、特色渔业为重点的现代渔业,实现水产经济强市目标。局党组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统一了加快水产发展的思想认识,制定了建设大水产的奋斗目标,提出了创建一批国家级和省级示范场,各项工作在全省要争先创优,通过努力工作,我市以工厂化繁育养殖、池塘网箱养殖、三机配套养殖为主的设施渔业面积达到5万余亩;以河蟹、黄鳝、泥鳅、鮰鱼、龟鳖、龙虾、对虾、黑尾鲌为主的特色渔业产量达到5万余吨,规模发展强劲。我市先后创建了省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18家,其中:省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10家,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8家。创建了省级水产原种场2家。这一批批示范场、原种场、种业场将会不断得到项目资金的支持,水产业的发展将会越来越快。为了增加农村农民收入,2012年,我局就试验推广了“稻鳅共生”种养模式,亩可增收1000元,成为渔业经济新的增长点,为农村农民增收探索了一条新路子。今年我市稻鳅共生基地种植的“鳅稻香米”荣获第十一届中国武汉农业博览会金奖农产品。全市发展稻鳅共面积1.5万亩,比去年0.8万亩增长了87.5%。水产业的发展与贡献,从而提高了水产的地位和形象。
五、抓鱼池改造,设施渔业促发展。建设生态渔业、效益渔业,坚持“不与粮争地,不与人争水”的原则,挖掘现有资源,推进鱼池改造升级,按现代渔业要求,建设水产大基地。一是围绕龙头企业建核心基地,实现养殖加工出口完整的产业链和效益最大化。二是围绕核心基地进行鱼池升级改造。改造一口旧鱼塘,一塘变二塘。三是围绕重点区域进行鱼池升级改造。全市重点在华湖、沉湖、北港湖、白湖、张家湖“五湖”地区开展鱼池升级改造,形成了一批渔业标准化养殖大基地,全市核心基地面积达到5万亩。四是围绕鱼池升级改造创建全省乃至全国一流的现代渔业养殖基地。。2009年以来,全市改造老化鱼塘8万多亩,约占鱼塘面积的50%,年均改造老化淤塞鱼塘2万亩。
六、抓渔政监管,养护资源促发展。保护渔业资源是保障渔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一是实施汉江禁渔期制度。在4月1日至6月30日禁渔期,对渔民都进行了妥善安置,达到了“江中无渔船,岸边无鱼网,市场无江鱼”的目标。二是开展人工增殖放流活动。每年我局都在汉江岳口码头开展人工增殖放流活动,今年3月下旬,投放四大家鱼90余万尾,养护了汉江渔业资源。三是加强橄榄蛏蚌市级自然保护区建设,现已向上申报天门市橄榄蛏蚌自然保护区为省级保护区。四是加大了“打非”(打击非法捕捞行为)力度。尤其在兴隆坝区和城区东西湖等重点区域加强了巡逻执法。全市非法捕捞行为在高压态势下得到了有效遏制,渔业资源保护效果明显。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 效 期
|
无
|
||||
资产
损益
情况
|
所有者权益合计(净资产合计)
|
||||
年初数(万元)
|
期末数(万元)
|
||||
155.87
|
144.73
|
||||
受奖
惩评
估及
诉讼
投诉
情况
|
无
|
||||
接受
捐赠
资助
及其
使用
情况
|
无
|
||||
从 业
人 数
|
上年末
|
13
|
|||
本年度
|
13
|
||||
网上名称
|
.公益/政务
|
填表人:蒋会军 联系电话:5222394 填报日期:2015年6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