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湖北机构编制网欢迎您!
站内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市县动态
宜昌市委编办“调、增、管”三向发力盘活机构编制资源
时间:2024-06-03       

机构编制资源是重要政治资源,更是稀缺资源。近年来,宜昌市委编办紧盯机构编制“核定终身”、资源长期固化等问题,以释放编制存量、保障市域重点、提高使用效益为切入点,从“调、增、管”三向发力,全力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调”为主,释放编制存量减上补下,推动编制资源跨层级流动树牢大抓基层鲜明导向,推动资源、服务、管理下沉。针对宜都市经济体量与编制数量不匹配问题,及时从市本级调剂事业编制,助力“百强”县建设争先进位。将市公安局警力下沉到城区分局及派出所,一线警力增幅达30%,进一步筑牢基层安全底板。从市级卫生系统为5个城区疾控中心调剂事业编制,完善全市疾控机构职能体系。深入推进街道管理体制改革,从市县级两级向街道调剂行政编制事业编制,有效补充基层人员力量。并弱补强,推动编制资源跨部门使用。坚持“瘦身”与“健身”相结合,以机构设置的精干高效推动编制配置更趋合理。精简市直部门内设机构35个、派出机构11个,整合“小散弱”事业单位8家、职能相近的事业单位6家,收回闲置编制调剂至承担中心任务繁重而编制紧缺的应急、发改、商务等部门。截长补短,推动编制资源跨区域统筹。把握县域人口逐步向城市集中趋势,主动打破县域壁垒,探索区域间教职工编制动态调整机制。根据生源变化,科学核定教育系统编制数,从生源显著减少、教师编制较为富裕的8个县市调剂编制统筹至学生净流入突出的2个城区使用,进一步破解区域间编制资源配置不平衡的矛盾,保障市域内中小学教师编制全面达标。

“增”为辅,保障市域重点聚焦经济建设增职能。从经济视角找准机构编制工作发力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宜昌实践。助力全市“双集中”发展,增加新区建设推进办、发改等部门统筹城市集中高质量发展、县域经济发展等职责;落实“项目为王”要求,赋予市贸促会、市商务促进中心境外投资合作、招商引资等新职能。聚焦公共服务增机构。回应群众反映强烈的“堵点、痛点、热点”问题,从“被动处理”向“源头化解”转变,进一步提升公共服务水平。设立城市运行管理中心,落实政务服务“一网通办”“一网统管”机制,依托“宜接就办”平台集成协同处理群众诉求。将市不动产交易和登记中心从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拆分单设,理顺不动产登记经办体制,更好服务群众开展林权登记、宅基地登记等。设立市残疾人托养服务中心,满足全市残疾人日益增加、个性化的需求。聚焦人才引育增机制。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以“大人才观”助力宜昌打造人才“聚宝盆”。研究拟定《宜昌市服务保障城市和产业集中高质量发展人才专项事业编制管理暂行办法》,单独调剂核定人才专项事业编制,实行单列管理、人走编收。持续开展“百所名校、万名人才”工程,为教育、卫生、文化、产业发展、城市建设等领域引进人才开通绿色通道,今年全市已下达教育、卫生、文化等领域人才引进用编计划。

“管”为纲,提高使用效益健全制度管总量。围绕管牢编制总量、巩固省委两轮巡视整改成果,主动优化10类日常用编进编事项办理流程,强化部门“用编申请、前置审核、编内进人”约束,杜绝无序进人、超编进人等情况,实现用编全链条规范管理。为破除机构设置中存在的重设轻撤、无序增长等问题,从管住机构总量入手,创新试行科级事业单位限额管理,倒逼10个县市区整合撒并科级事业单位21家,进一步优化事业单位资源配置。数据赋能管结构。依托湖北省机构编制大数据平台,全面分析全市各部门人员年龄、专业、任职结构,精准预测10年内退休趋势,为科学制定全年用编计划、均衡招录人数提供数据支撑。通过平台实现空编、满编部门的实时动态监测,为进一步挖潜打好数据基础,推动编制使用由单纯数量型管理向精准结构型管理转变。深化评估管效益。以机构编制使用效益评估工作契机,选择远安县试点先行,选取农业、市场监管2个部门探索出“一本五化”工作法,并在全县全面铺开,先后到10多个非涉改部门开展机构编制使用效益评估,深入了解单位履职、人员配置、工作饱和度等情况。依据评估结果,及时向编委提出部门内设机构、事业单位调整优化方案,推动编制资源投放更加精准,实现编制管理由静态低效向动态高效转变。宜昌市委编办供稿

 

联系地址:武汉市武昌区水果湖洪山路省政府大楼  电话:027-87235482
中共湖北省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 鄂ICP备 130091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