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壮腰工程” 加快改革步伐
中共荆州市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
(2014年12月29日)
2014年,荆州市紧紧围绕实施“壮腰工程”、加快荆州振兴,优化资源配置,积极推进改革,各项改革取得新进展。
1、政府机构改革纵深推进。根据《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以及我省地方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工作有关精神,认真研究制定了市县两级政府机构改革方案,并按程序报省审批。在机构设置上,全面消化部门管理机构和政府特设机构,清理议事协调机构和临时机构。从严规范和管理合署办公机构、政府派出机构、开发区管理机构、挂牌机构。通过调整规范,市政府共设置工作部门32个、直属事业单位6个。在编制的调整上,根据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以及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需要,将市直党政群机关的行政编制原则上按10%的比例予以核减。
2、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有序推进。按照“先调整规范再分类”、“财政供养人员不增加”的要求,遵循“减机构、减编制、减审批、不动奶酪”的原则,上下联动,合力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一是撤销三级事业单位的管理层级;二是按照大管理、大服务的理念将同一系统内事权相近、职责重叠的单位进行整合,除教育、卫生两大系统外,其余每个部门原则上只有一个大党务人事、一个大财务;三是将分属不同系统事权一致的事业单位尽量整合。分类后,市直382家事业单位通过撤、并、转减少133家、减幅35%。
3、重点领域改革扎实推进。一是深化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按照省政府、省编办的要求,重新制定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三定”规定,进一步明确其需要整合、承接、加强、取消和下放的职责,明确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与农业、林业、粮食、卫生计生、质监、工商、出入境检验检疫、公安、城管、住房和城乡建设、教育、文物旅游等部门的职责分工。理顺市、区两级监管体制,成立荆州区、沙市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下放中心城区食品药品有关行政许可、日常监管与执法职责。二是加强功能区改革建设。明确纪南生态文化旅游区、华中农高区为市政府派出的正县级行政机构。按照“统筹考虑、人员融合、从紧设置”的原则,理顺纪南生态文化旅游区与荆州区纪南镇、华中农高区与太湖港管理区的关系;按照“一办六局”(办公室、经济发展局、社会事务局、建设局、综合执法局、财政局、监察局)的要求设置内设机构,科学配备两个功能区的机构编制;按照“能放则放、不放则派”的原则,进一步明确市直与新区行政审批事权划定及行政执法的相关责任主体。三是强化县级政府功能。坚持简政放权,将原市公积金管理中心管理的6个县市公积金办事处统一下放到县市政府管理,市级公积金管理部门主要承担指导、监管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