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松滋市京剧团人才荟萃、精品频出、名扬国内。进入21世纪后,受市场经济冲击,按旧有机制运行的松滋市京剧团步入下坡、收不抵支、精英外流,发展举步维艰。为传承国粹京剧,推动地方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2012年松滋市以京剧团改革突破口,先行先试,稳步推进。通过改革,该市文化服务能力显著提高,文化人才资源充分盘活,地方文化活力不断激发,为深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积累了经验、开拓了思路。
松滋市的京剧团改革,抓出三个“关键点”,主要做法如下:
以事为要,理顺事业发展机制。通过深入细致的调研,制定既符合上级政策要求、又切合本地实情的改革方案。一是整合公益文化机构。在保留京剧团牌子,保住昔日“品牌”的前提下,将京剧团由单独设立调整为与群众艺术馆合署办公,有效整合两单位资源。二是增强公益性文化实力。将群众艺术馆、图书馆、博物馆等“三馆”的经费一并调整为全额预算,提高财政供给标准,全力保障文化事业发展。三是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以京剧团现有部分资产出资组建国有文化企业——松滋市演艺公司,以灵活的市场运行机制来激活地方文化活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
以人为本,稳妥安置涉改人员。松滋市本着“留住人才、保持稳定、促进发展”的原则,多渠道稳妥安置京剧团现有人员。一是全力留住精英人才。京剧团原61名事业编制收回44名,保留17名编制用于留住优秀人才。采取自愿报名、竞争上岗的方式,公开、公平、公正地从在职人员中选拔14人到群众艺术馆工作;将3名《松滋说鼓子》传承人等特殊人才直接调入群众艺术馆。二是稳妥分流落聘人员。对竞争上岗过程中落聘的24人解除劳动人事关系,按相关政策规定给予一次性经济补偿。三是温情安置年老同志。对曾经为松滋文化事业发展做出贡献的11名工龄30年以上且距退休不足5年的老同志和25名退休人员,不仅将其关系划转到群众艺术馆,由财政全额“养老”,还成立老龄党支部,安排专职人员为他们提供管理服务。
以财为基,确保改革顺利推进。松滋市采取处置资产为主、财政弥补不足的方式共筹集资金200万元,用于支付一次性改革成本和组建演艺公司出资所需。一是清理锁定全部资产。对京剧团现有资产逐一进行清理,登记造册,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二是公开竞拍部分资产。对京剧团8个门面实行公开竞拍,所得收益全部用于支付历欠职工养老保险、买断人员经济补偿、宿舍区水改电改等改革成本。三是整合评估部分资产。将京剧团办公楼、排练厅、舞台车、演出设备等资产整合评估后作为国有股份投入到新组建的演艺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