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市委书记、市委编委主任张爱国主持召开2020年度第一次市委编委会议,听取市委编办机构编制工作汇报,审议通过了《荆门市2020年机构编制工作要点》,对全市机构编制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
张爱国会议充分肯定了全市2019年机构编制工作。他指出,全市机构编制系统广大党员干部主动作为,勇于创新,高质量完成市县机构改革,人员转隶、编制调配、大科室制等做法得到省里的肯定。整体推进综合执法改革,跨领域调配执法资源,提升了执法效能。主动推进事业单位改革,优化了机构布局,提升了公益服务能力。机构编制信息化得到中央编办通报表彰。市委编办在全省机构编制综合考评中连续两年位居前三,全市领导班子考核连续多年优秀。荆门机构编制工作在全省有影响、有地位。
张爱国指出,要深化思想认识,提高政治站位。在“党管机构编制”的大势中强化担当,在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中谋篇布局,在机构编制法治化建设中积极作为,围绕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找准体制机制层面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主动跟进、超前研究、积极保障。
张爱国要求,要聚焦关键环节,在五个方面重点发力,提升机构编制服务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一是要扎实推进机构改革“后半篇文章”。以推进优化、协同、高效为着力点,加快推进“物理变化”向“化学反应”转变。各地各部门要按照“三定”规定大体不变、相对稳定的原则,科学定位、精准履职。绝不能“明改实不改”、“换汤不换药”,更不能回到原来的“老路”上。要聚焦党委议事协调机构的履职情况、整并力度部门融合情况、行政职能回归情况,开展机构改革调研评估,统筹人力资源调配,做好干部优化调配,推动职能、机构、队伍真正融合。二是要持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经营类事业单位改革涉及到广大干部职工的切身利益,既要坚定不移、积极推进,也要实事求是、尊重历史,充分考虑干部职工的合理关切,绝不能简单照抄照搬,形成遗留问题。机构编制部门要做好形势研判和组织实施,推动改革落地;组织、人社、财政部门要按照职能分工做好人员安置、社保衔接、国有资产清算处置等有关工作,及时研究解决改革推进中出现的问题,确保年底前完成改革任务。要深化综合执法改革,积极探索市区“联动执法”、县(市)“局队合一”、乡镇(街办)“一支队伍管执法”,切实优机制、简事项、提效能,杜绝“多头执法”、“重复执法”。要深化经济发达镇改革,力争一个乡镇纳入全国试点。要继续创新功能区改革,完善简约高效的工作机制。三是要着力完善基层治理体系。要围绕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坚持基层“减负”、 “赋能”两手抓,在整合行政资源、优化乡镇(街道)机构设置、提升承接能力、促进社区治理等方面一体谋划、梯次推进,促进权责利统一。四是要切实提升机构编制资源配置效益。既要坚持从严管控,更要创新配置方式,调剂存量资源,保障改革发展所需。要坚决扭转思维惯性,不能一增加工作任务,就要求增机构、增编制。今后除中央和省统筹推进改革、有明确政策文件要求、市委决策部署外,其他机构编制调整事项原则上一律不予受理。要继续在“盘活”上转思路、增效益,探索编制“蓄水池”“人编适度分离”等机制,特别是要结合事业单位改革,创新调配机构编制资源,让有限资源发挥出最大效益。五是要坚决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机构编制工作条例》。要对表对标《中国共产党机构编制工作条例》和《湖北省机构编制事项工作规程(试行)》,研究制定我市实施办法。以此为契机,不断优化机构编制工作方式,做到管理有方、调控有序、保障有力。
张爱国强调,要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工作合力。市委编委要加强顶层设计。市委组织部要加大归口管理的力度。市委编办要注重由办事机构向政治机关、党委参谋助手转变,服务大局、积极作为。各地各部门要抓改革、抓管理、抓落实,共同推进机构编制工作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