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荆门市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通过创新行政审批体制机制,采取“扩权、革新、再造”三项措施,积极构建“园内办结”服务模式,有力推进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一、扩权审批事项,变你批为我批。按照应放尽放、充分委托授权和突出工商服务便利化的原则,与市直30个部门反复沟通协商,积极承接与高新区发展密切相关的113项行政权力,使园区享有市级经济社会审批和管理权限,审批行为由“向上办结”变为“园区办结”,着力建立起相对集中的行政审批模式,切实做到行政效能和公共服务水平双提高。
二、革新服务方式,变被动为主动。开展帮办服务,积极推行免费帮办专员服务,实行审批过程专人全跟踪。开展容缺服务,将行政审批事项分为控制类、慎审类、鼓励类,不同类别的项目采用不同容缺度,实行先批后审。对非控制类项目申请者在承诺申报资料真实诚信基础上,容许所缺资料限时补齐。开展个性服务,推行行政审批上门、预约和延时服务,建立重点项目绿色通道,在项目立项、施工许可、消防验收、竣工备案等环节上实行并联审批,对需省级审批的有关事项实行代办服务。
三、再造审批流程,变分散为集中。推行流水作业式审批,在政务服务大厅设置企业设立服务区、项目投资服务区、建设配套服务区和综合服务区,一站式办结审批。推行一表式资料受理、工商注册登记“先照后证”和“三证联办”办理模式,减少审批环节,提高效率。推行三个清单管理,对行政审批清单、服务事项清单、投资负面清单编制目录,公示公开,实行动态管理,接受社会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