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整合精简队伍,重构执法体系
围绕整合执法队伍,优化执法层级,厘清执法职责,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边界清晰的行政执法体系。
一是整合队伍提质效。探索形成“综合执法+专业执法”的1+4行政执法武穴模式,精简执法队伍54支。

二是理顺层级定格局。理顺市和区之间执法层级,推动执法权限下沉,城管领域执法层级由以市为主调整为以区为主,市区实现“一支队伍管执法”。进一步厘清市县乡三级执法职责,明确权责关系。

三是清单管理赋动能。武穴市相对集中行使12个部门827项执法事项。以乡镇(街道)为主体,梳理形成法定权力事项、属地管理事项、县(市、区)赋权事项“三张清单”,赋予全市其他乡镇15项法定事项,委托下放153项高频易发多发的县级执法事项,解决“小马拉大车、权小责大”问题。
02推动力量下沉,夯实基层基础
坚持总量控制、减上补下,大力推进执法力量向基层下沉、向一线延伸。
一是常态化下沉,破解力量分散难题。聚焦服务群众、提高效能,将市城管执法委执法大队和人员编制下沉黄州区。在执法编制总量内,差异化配置乡镇(街道)执法力量。改革后,行政执法编制中,乡镇(街道)一线执法人员占比70%以上,执法人员布局结构更加合理,基层执法监管力量大幅提升。

二是规范化推进,破解统筹乏力难题。武穴市城区按常住人口万分之八、乡镇(街道)按户籍人口万分之五核定执法编制,通过转隶一批、遴选一批、政策性安置一批、公开招考一批方式落实执法人员。探索实行编制分类管理、人员统筹使用,人员任免、日常管理及工资、考核、奖金由乡镇(街道)统一负责,确保沉得下、调得动、用得好。

三是扁平化管理,破解效率不高难题。武穴市乡镇(街道)以市直派出执法队伍为主体,推行“一支队伍管执法”。赋予乡镇(街道)行政执法权、属地管理权、指挥协调权,出台“七统一”和“十个规范”建设标准,乡镇(街道)由“看得见管不着”向“看得见、管得着、管得好”转变。

03注重整体协同,完善运行机制
聚焦数字赋能,完善指挥协调、执法联动、问题联处工作机制,构建上下贯通、简约高效的行政执法体制。
一是搭建执法平台。依托政务服务、城管等数字化平台,实行“网格吹哨、平台接单、部门报到”,推动“信息一网受理、任务一网分派、办结一网确认、绩效一网考评”,实现“高效办成一件事”。

二是健全联动机制。坚持优化协同高效,建立健全联席会议、信息共享、部门协作、案件移送、执法联动、司法衔接等6项机制,形成强大合力,有效解决执法部门“各自为战、单打独斗”问题,提升执法整体效能。

三是践行共同缔造。坚持依法行政、执法为民,运用共同缔造理念,推动服务、管理、执法有机结合,探索实施轻微违法行为告知承诺制、首单免罚制等柔性举措,提升行政执法温度,做到小事不出村(社区)、大事不出镇(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