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黄州区编办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作用,按照“总量控制、科学调整、优化结构、服务发展”的要求,创新工作思路,建立健全“三大机制”力推全区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控制编制总量,建立编制动态调整机制。针对城区学校布局调整、大量接收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和不同学段学生规模变化等情况,深入开展调研,组织专班对教育系统人员编制情况进行工作调研,充分听取和吸纳教育部门以及学校的建议意见,以发展的眼光核定教师编制,使编制核定工作更加科学合理,更加符合本区实际。2018年,按照“总量控制、城乡统筹、结构调整、有增有减”的原则,对全区22家教育事业单位编制进行重新核定,实行编制动态调整,建立健全教师编制总量控制、动态调整机制。
盘活编制资源,建立教师长效补充机制。全面实行实名制管理、用编申报等制度,严禁挤占、挪用和截留编制等情况发生,确保专编专用。针对教师队伍年龄老化、学科结构不优等突出问题,近年来,黄州区抢抓机遇,通过公开招聘新机制教师、免费师范生、大学生实习实训、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等多种途径补充了300余名年轻专任教师,建立了教师长效补充机制,有力优化改善了全区教师队伍结构。
畅通编制渠道,建立教师交流管理机制。近年来,为大力推进本区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黄州区编办与教育、财政、人社等部门密切配合,着力加大对本区域内教师资源的调配力度。区教育局根据教学实际需要和学校空编情况,每年暑期研究提出教师交流方案,经区编办审核、区人社局备案后,办理人员调动手续。通过教师定期交流机制,有力推动了教师在城乡之间、学校之间合理流动,不断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