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为进一步优化编制资源配置,缓解编制供需矛盾,提高编制使用效益,最大限度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蕲春县委编办立足实际,创新编制管理,积极探索高层次人才“周转池”制度,以“三个注重”破解高层次人才编制需求问题,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编制保障。
一、注重盘活存量,建池“蓄水”。分离编制“所有权”“使用权”,打破编制“部门化”观念,出台《蕲春县机构编制动态管理办法(试行)》 ,将长期不能发挥使用效益的闲置编制集中管理,建立高层次人才编制“周转池”,着力解决“空编不用”“无编可用”等问题。一是收回“僵尸”单位编制。依托实名制系统,对单位的职能配置、队伍建设、服务能力进行定期评估,收回职能弱化辑、长期闲置不能发挥使用效益的编制资源。二是核减涉改单位编制。在积极推动党政机构改革、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改革、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五大领域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等工作中,精简机构、核减编制。三是优化撤并单位编制。加大对“小、散、弱”事业单位撤并和职责相同相近事业单位的整合力度,调整优化事业单位布局结构,精简压缩编制。目前,全县共收回事业编制67名,核定50名事业编制建立高层次人才“周转池”,由县委编办统一管理。
二、注重合理统筹,精准“供水”。以实现编制效益最大化为目标,把发挥编制使用效益作为配置资源重要标准,优先向重点领域投放。一是服务民生领域。重点充实民生领域人员力量,尤其是要补齐高中教育、基本医疗、中医药发展等基本公共服务短板。近两年,向教育、医疗、农业等领域投放高层次人才48人。二是服务中心工作。围绕蕲春改革发展大局,着力服务“三大攻坚战”、公共安全、营商环境治理等中心工作,根据党委政府重点工作和人才引进等需要,结合相关单位人员结构和职责任务情况,拟定年度用编控制计划。三是服务需求强烈单位。将周转编制用于亟待引进高层次、急需紧缺和特殊岗位人才的部门。近两年,通过高层人才专项编制,已为县水利和湖泊局、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县公共检验检测中心、县中医药产业发展中心等超编、满编事业单位引进专业对口全日制硕士研究生23名,占引进总数的37%,较好满足了部分单位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
三、注重开源节流,确保“足水”。按照“总量控制、计划申请,动态流转、循环使用”思路,结合县内编制结构和需求情况,合理设定“周转池”编制数量,确保将“好钢用在刀刃上”。一是从严审批,合力推动。用编主管部门根据人才结构和事业发展需要,分年度分批次向县委编办申请周转编制使用计划。经组织、机构编制、人社、财政四部门共同审核,报县委编委审定后下达。对涉及机构编制重大事项及时向编委领导汇报或提交编委会审议,确保人才引进工作顺利开展。县委编办与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做到信息共享、问题共研、工作共推,及时解决人才引进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二是专编专用,循环使用。坚持定编到人、定编到岗,实行跟踪管理,加强监督检查,严禁挤占、挪用周转编制。使用周转编制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单位,用编人员离开单位后收回周转编制;单位减员后空余编制优先冲抵周转编制,周转编制予以收回再利用。三是扩池增容,高效用才。坚持“一类事项由一个部门统筹、一件事情原则上由一个部门负责”原则,进一步整合事业单位职责,压缩事业编制总量,增加“周转池”容量。给予符合条件的高层次人才送上入编优先、落户优先、廉租房优先 “定心丸”。减少审核流程、缩短入编时间,确保“绿色通道”畅通无阻。 (周进良 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