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证第 142280000105 号
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书
( 2014 年度)
单 位 名 称 |
恩施自治州经济作物技术推广站 |
法定代表人 |
|
国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制
《事业 单位 法人 证书》 登载 事项 |
单位名称 |
恩施自治州经济作物技术推广站 |
||
宗旨和 业务范围 |
推广经济作物种植技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技术实验示范、技术服务和培训、技术推广体系管理等。 |
|||
住 所 |
恩施市舞阳大街一巷21号 |
|||
法定代表人 |
骆玉敏 |
|||
开办资金 |
23(万元) |
|||
经费来源 |
非财政补助(经费自理) |
|||
举办单位 |
恩施州农业局 |
|||
资产 损益 情况 |
净资产合计(所有者权益合计)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4 |
.3 |
|||
网上名称 |
|
从业人数 |
3 |
|
对《条 例》和 实施细 则有关 变更登 记规定 的执行 情 况 |
无 |
|||
开 展 业 务 活 动 情 况 |
一、2014年果茶生产情况 今年是自然灾害较重的一年。去冬的干旱和2月底的倒春寒,使春茶开园时间比常年推迟12天左右。4至6月份的持续阴雨天气,因鲜叶无法及时采摘,致使春茶单产较常年下降12.5%;部分水果授粉受精不良,柑橘和梨的座果率比常年低10%左右。7月份连续半个月的高温干旱,使部分地方夏茶受到影响,夏熟水果膨大不充分。茶尺蠖、炭疽病、柑橘大食蝇等病虫害偏重发生。各地通过加强果茶田间管理,积极调整产品结构,着力扩大夏秋茶生产,抱团拓展销售市场,有效降低了不利气候和市场变化带来的影响,使果茶生产保持了面积增加、产量增长、收入增长的“三增”态势。 茶叶生产:预计年末茶园面积118万亩,新增7.2万亩,其中投产茶园90万亩,新增7万亩;茶叶产量7万吨,同比增长9.3%;农业产值25亿元,同比增长19%;综合产值可达60亿元,同比增长20%;茶叶亩产值2770元,同比增长9.5%;茶叶对全州农民人均纯收入的贡献额可达470元,同比增长9.3%。 水果生产:今年水果总体形势是面积稳定、产量增长、价格上扬。预计年末水果总面积54.2亩,新增1.1万亩;产量25.8万吨,比上年增0.7万吨,同比增长2.7% ;产值5.1亿元,比上年增0.4亿元,同比增长8.6%。大宗水果梨单产下降,总产同比减11.8%。柑橘不同种类单产有增有减,总产保持稳中有增,同比增长6.9%,其中:宽皮柑橘温州蜜柑、?柑今年是大年,单产增幅较大,总产同比增11.5%;柚类单产略有下降,但投产面积扩大,总产量同比增4.8%;橙类单产下降,投产面积增加,总产同比增3.9%。葡萄、猕猴桃、甜柿、李等特色小水果发展速度加快,产量增长,价格较高。 二、经作站开展的主要工作 (一)抓茶产业链建设方案制定。一是制订了茶产业链建设推进方案。为进一步细化茶产业链建设方案,完善相关工作措施,在广泛征求各县市、茶叶企业、专业合作社及州直相关部门意见的基础上,经过多次讨论修改,形成了《恩施州茶产业链建设推进方案(2013-2017年)》,确立了“品牌引领、抱团发展”的总体思路,通过实施“两步走”战略,实现“双百”目标。即第一阶段2013至2017年,核心任务是打造公共品牌,纵向整合企业,连通产业链;第二阶段2018至2020年,核心任务是加强产品研发,横向产业配套,延伸产业链条。到2020年,实现无性系良种茶园面积100万亩、茶业综合产值100亿元目标。二是筹备召开了全州茶产业链建设推进会。为贯彻落实州委六届五次全会精神,全面启动茶产业链建设,安排部署今年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工作,经作科?站?(州茶办)牵头筹备了于3月13日召开的“全州茶产业链建设推进会暨恩施州茶产业协会第一届会员代表大会”。同时,为检查今年各地茶产业链建设情况,谋划部署明年茶产业链建设重点工作,牵头筹备了于11月26日在宣恩县召开的“全州茶产业链建设推进会”。 (二)抓茶叶区域公共品牌建设。为打造茶叶州域公共品牌,今年先后召开3次茶叶品牌建设专题座谈会,在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达成初步共识的基础上,确定把“恩施硒茶”作为州域公共品牌来打造,按照“政府推动、企业主体、协会运作、双牌经营”的思路,推进品牌资源整合,着力塑造“养生茶、放心茶”品牌形象。在品牌运作模式上,采取“母子商标”模式,以“恩施硒茶”作为“母”品牌,以县市整合的恩施玉露、利川工夫红茶、鹤峰茶、伍家台贡茶、咸丰帝茶、金果、早雾青、武陵龙凤、金祈藤茶等作为子品牌,州政府委托州茶产业协会承担品牌使用管理。目前“恩施硒茶”品牌标识设计已经完成,商标注册正加紧进行;恩施硒茶质量标准、品牌使用管理办法正在讨论之中。“恩施硒茶”的成功整合,使我州茶叶州域公共品牌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将茶产业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对加快我州茶产业冲出恩施、走向全国、迈向世界产生积极促进作用。 (三)抓品牌营销推广抱团出击。一是利用茶事活动加强宣传。参与筹备了5月份在民族文化宫展览馆举办的“2014北京?恩施硒茶博览会”;组团参加了于10月31日至11月3日在济南市举办的“中国茶业博览会”,并成功举办了“恩施硒茶”及其子品牌“利川红”专场推介会。先后组织70多家企业,分别参加了在武汉、北京、广州、深圳、厦门、安溪、咸宁赤壁举办的大型茶博会、农博会和广交会。通过举办和参加大型茶事活动,有效推介了恩施硒茶品牌、宣传了产品、拓展了市场、促进了营销。北京恩施硒茶博览会期间,我州36家企业与49家客商代表,签订产销协议金额达10.377亿元。今年“星斗山利川红”和“云头山利川红”获得“消费者最喜爱的湖北十大名茶品牌”;恩施市荣获“全国重点产茶县”、“中国名茶之乡”称号。二是利用主流媒体加大宣传。北京恩施硒茶博览会期间,邀请新华社、中央电视台7套、新华网、中新网等21家新闻媒体记者到现场进行采访报道,20多家网站报道博览会盛况,极大地提高了恩施茶叶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州政府投资72万元在中央电视台七套军事农业频道《农业气象》栏目,开通了为期一年的“湖北恩施州-硒茶主产区”展示板块,突出产地和产品宣传,提升“恩施硒茶”的公信力、知名度和品牌价值。三是拓宽市场促进销售。引导鼓励企业在州外大中城市开设专卖店、连锁点、直销店,借助电子商务平台,拓展网络营销渠道。目前在北京、长沙、广州开设“恩施硒茶”专卖店4家,在上海、广州、武汉、重庆、郑州、济南等大中城市增开直销店110多家。恩施市建立电子商务交易平台的企业近10家。四是优化产品结构扩大消费群体。茶叶产品由过去的以名优茶为主,拓展到高中低档茶相互搭配;由绿茶、红茶为主,拓展到绿茶、红茶、青茶、黑茶等多茶类开发;由春茶生产为主,拓展到春茶、夏秋茶全面开发利用,为今年茶叶生产实现逆势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抓果茶标准化示范园区建设。会同恩施市农业局在龙马乡建立了茶叶标准化示范基地,会同宣恩县农业局在高罗乡建立了贡水白柚标准化示范基地,参与了州植保站在恩施市吉星村兴办的葡萄标准化示范地基建设,通过标准化示范基地推广集成配套技术,促进果茶生产管理水平提升。鼓励县市积极申报全省果茶标准化创建项目,宣恩县贡水白柚、茶叶标准化创建,利川市葡萄标准化创建,鹤峰县茶叶标准化创建共4个项目通过考核验收。 (五)抓果茶良种选育与引种试验。联合宣恩昌臣公司在伍家台村启动建设了茶树良种品比园,目前相关工作按课题方案正有序推进。经作站牵头选育的茶树新品种“鄂茶14”,由于各方面性状突出,被评为州科学技术一等奖。为加快梨树品种换代步伐,对建始县引进的六月雪梨等品种进行了实地调查。为调整我州柑橘品种结构做准备,从中柑所引进了特早熟温州蜜柑“大分一号”,在五峰山园艺场建起了观察园。 (六)抓调查研究当好产业发展参谋。今年组织开展了茶叶、水果、现代农业等方面的专题调研,参加了相关外出考察活动,分别形成或负责撰写了《恩施州现代农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关于加强恩施州茶叶品牌建设的思考与建议》、《恩施州水果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台湾现代农业暨城乡一体化建设考察报告》、《关于广东、福建茶产业链建设情况的考察报告》、《利川市凉雾、忠路、文斗、沙溪特色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等。 (七)完成了州茶产业协会筹建工作。为建立政府与企业和企业与企业之间联系的桥梁,搭建承担政府职能转变而委托给社会组织的部分职能,运用市场的办法推进产业发展,加强行业自我管理,根据州领导要求,新筹备组建了恩施州茶产业协会,并于3月13日召开了第一届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组织领导机构。目前州茶产业协会运转正常。 (八)积极参加局里组织的活动。一是积极参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切实增强服务意识,不断提高服务能力。二是参与了全州农村工作会议、农业工作会议、秋冬农业开发会议等筹备工作;三是参加了由局里牵头组织的利川市西南片区扶贫开发调研及片区规划的编制工作;四是参加了在建始长梁乡举办的科技下乡活动。五是办结了政协39号、125号、127号提案;六是参加了农业防灾减灾和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督导工作;七是参加了省厅果品办召开的全省柑橘产销形势分析会等。八是参加了州及恩施市举办的茶叶产业链建设培训相关工作。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 效 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 况 |
无 |
|||
接受捐赠 资助及使用 情 况 |
无 |
填表人: 骆玉敏 联系电话:07188231163 报送日期:2015年03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