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事业单位登记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事业单位登记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渔政船检港监管理处2014年度法人年度报告书公示

2015-07-15 来源:阅读: 字体:默认超大

 

事证第   142280000107  

 

 

 

 

 

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书

 

  2014  年度)

 

 

 

 

 

 

单 位 名 称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渔政船检港监管理处

 

定代表

 

 

 

 

 

国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制

 

《事业

单位

法人

证书》

登载

事项

单位名称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渔政船检港监管理处

宗旨和

业务范围

加强渔业管理。监督检查渔业法规贯彻实施情况、办理渔业捕捞许可证核发、注销。

    

恩施市舞阳大道一巷25号

法定代表人

成冰

开办资金

1(万元)

经费来源

财政补助(财政拨款)

举办单位

恩施州水利水产局

资产

损益

情况

净资产合计(所有者权益合计)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8

18

网上名称

公益

从业人数

3

对《条

例》和

实施细

则有关

变更登

记规定

的执行

  

2014年,在局党组的坚强领导下,在分管领导的指导下,我州水产、渔政工作紧紧围绕 “立足资源,突出特色”的总体思路,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渔业生产继续保持持续增长的良好态势。 一、主要工作及成效:(一)推进健康养殖,渔业生产保持持续增长。1、渔业生产保持稳定增长。根据全省十大主推品种和十大主推模式,结合渔业资源实际,在稳定放养面积、提高单产的基础上,2014年,我州重点发展了水库网箱健康养殖和水库生态养殖,全州渔业生产保持稳定增长。2014年,预计完成水产品产量7600吨,比2013年增长3%;放养水面3万亩,比2013增长2%;渔业产值1.4万元,比2013年增长8%。2、特色渔业发展态势趋好。2014年,我州重点利用了3种特色渔业资源,发展了3条特色“鱼”。一是利用“冷水资源”发展“冷水鱼”,以养殖虹鳟、鲟鱼为主。二是利用丰富的养殖经验和得天独厚的养殖环境,发展“娃娃鱼”。三是利用库区优良水质水域资源,发展“清水鱼”。目前,全州大鲵保有量达到50-60万尾,年销售大鲵(含苗种)约10万尾,产值5000万元;虹鳟养殖单位4家、产量200吨,产值1000万元;利用网箱和水库生态养殖生产“清水鱼”2000多吨。(二)加强渔政执法,渔业资源得到了有效保护。1、继续实施长江春季禁渔期制度。根据农业部的统一部署,每年的2月1日至4月30日为长江上游春季禁渔期。巴东县认真落实省水产局《关于加强2014年长江上游禁渔管理工作的通知》精神,制定了禁渔实施方案,成立了禁渔工作专班,发布了《长江巴东段禁渔通告》,坚持巡查和加强渔政执法,实现了“三无”禁渔目标。据统计,禁渔期间共出动执法艇22艘次、执法人员88人次,发放宣传资料200份,查获非法捕捞船只3艘、电捕机3台(套),取缔禁用渔具5部,移交公安机关处理3人。2、持续开展清理整治违规渔具活动。一是争取州政府的重视,变部门行为为政府行为。2014年4月22日,州政府下发了《恩施自治州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渔业资源保护和管理的通告》(恩施州政规〔2014〕3号)。2014年6月4日,副州长肖作文组织召开了水布垭库区渔业秩序整顿和航道整治专题会议,恩施市、建始县、巴东县政府分管领导和州水利水产局、州交通局、州公安局、州安监局负责人参会,会议对水布垭库区的渔业秩序和水上安全整治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6月6日,肖作文副州长率州水利、交通、公安、安监等部门负责人对整治工作进行了检查,并在水布垭召开了专题会议。二是组织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形成严打的高压态势。2014年6月25日,我局下发了《关于开展2014年水布垭库区渔政执法和河道管理巡查的通知》(恩施州水利发〔2014〕61号),相关县市在水布垭库区每月巡查一次,我局组织相关县市每季度开展一次联合巡查、督查活动。三是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民保护意识。主要做法是:在主要河段、重要渔业水域设置固定标志牌,宣传渔业法规;利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等活动走上街头,发放渔业法律法规资料,开展渔业法律法规咨询;通过平面媒体、电子媒体报导查处的典型案件。今年4月22日,《恩施自治州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渔业资源保护与管理的通告》发布后,我局翻印了一万份,发放到县市,在乡镇、村组、河流、水库等地方张贴宣传。(三)强化监管,渔业安全得到了有效保障。1、加强渔船监管,确保渔业安全生产。5月27日和6月13日,我局分别下发了《关于对野三峡景区重大安全隐患挂牌督办的通知》(恩施州水利发〔2014〕53号)和《关于印发〈恩施州渔业船舶安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的通知》(恩施州水利发〔2014〕57号),各县市通过对文件精神的贯彻落实,加强渔业船舶管理,全州未发生渔船生产安全事故。2、加强水产品质量监管,确保大众安全消费。认真贯彻落实农产品质量“四个最严”的要求,坚持水产品质量安全“产出来”和“管出来”两手硬,通过加大投入品和苗种质量监管,切实从源头阻断了违禁、假劣渔业投入品和劣质水产苗种进入养殖生产环节,确保了水产品质量安全。2014年,省农业厅(省水产局)对我州进行了4次抽检,24个抽检样本全部合格。3、加强渔业水域监管,确保生态环境安全。一是坚决打击“绝户网”,确保生物多样性安全。持续深入开展清理整治违规渔具行动,全州共取缔“灯光网”、“拦河网”等禁用渔具328部,查获电捕机22台(套),有效遏制了非法捕捞行为。二是水库禁止投肥养殖,确保水质安全。目前,恩施州境内水库已全面禁止水库投肥养殖,其水质大多达到地表水Ⅱ类标准。(四)认真落实惠民便民政策,渔民生活得到了有效改善。一是严格执行《湖北省渔业成品油价补助专项资金管理实施细则》,做到了渔船燃油补贴应补尽补、应发尽发。二是积极开展渔业互保工作,做到了将渔船船员全部纳入互保范围。三是开展便民服务,尽力为养殖户办理合法证件提供方便。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2014年,我州水产、渔政工作虽然做了一定工作,采取了一些措施,取得了较好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保持渔业持续增长和保护水域生态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我州地处山区,水库网箱养殖在全州水产养殖总量中所占比重一直较大。据统计,全州现有养殖网箱7000多口,面积140000多平方米,养殖产量2000多吨,占全州水产品养殖产量的三分之一以上。《湖北省水污染防治条例》2014年7月1日起施行,水库禁止网箱养殖,这不仅使我州水产养殖失去了一个重要的水域资源,同时拆除水库养殖网箱必然给渔政执法带来更大的压力。二是特色渔业发展与特色水产苗种供给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目前,我州大鲵、虹鳟等特色养殖已形成了一定规模,并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但其苗种供给制约了其进一步发展。目前,大鲵种苗大多要从陕西、湖南等地购进,虹鳟授精卵全部要从挪威、美国等地进口。三是渔政机构队伍建设与其承担的执法任务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机构不健全、执法人员少、执法装备差、执法手段弱是我州大多数渔政机构的现状,而随着保护生态、保护环境工作的不断推进,渔政机构承担的执法任务也不断增多,特别是《湖北省水污染防治条例》施行后,江、河、湖、库全面禁止围栏围网养殖和投肥(粪)养殖给渔政执法带来新的压力和挑战。 三、2015年主要工作:2015年,我州水产、渔政工作要在继续搞好养殖管理、渔政执法、渔业安全监管等日常性工作的同时,适时完成省州领导机关布置的工作任务,着重搞好以下几个重点工作。1、着力提高渔政执法能力。一是努力提高执法人员自身素质,重点是搞好渔政执法培训。二是努力改善渔政执法装备,重点是建设好渔政执法装备项目。三是建立健全渔政执法长效机制,重点是完善渔政执法巡查制度。2、着力特色水产种苗繁育基地建设。一是努力提高大鲵繁殖率,在搞好仿生态繁殖的同时,积极开展人工繁殖,提高其产卵率、授精率、孵化率和成活率。二是在几个虹鳟养殖场引进亲本,开展繁育工作。3、着力水域生态环境保护。重点是适应《湖北省水污染防治条例》对水产养殖的新要求,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和主管部门的协调下,稳妥推进水库网箱拆除工作,积极开展水库生态养殖。4、着力培育新型市场经营主体。一是在水产龙头企业建设有所突破。二是加强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组织建设。三是加强水产品营销经纪人队伍建设。5、着力特色渔业发展。一是继续壮大特色渔业规模,大鲵养殖量要逐步达到100万尾以上,虹鳟养殖产量要逐步达到1000吨以上。二是加强特色渔业品牌建设,对大鲵进行地理标志产品认定,对虹鳟进行无公害水产品产地和产品认证认定。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    

接受捐赠

资助及使用  

填表人: 段利  联系电话:07188226304  报送日期:2015年03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