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改革的决策部署,建设党和人民满意的高素质专业型现代化教师队伍,宣恩县机构编制部门创新教职工编制管理体制,强化教师力量保障机制,进一步助力县域内教师队伍建设,为实现县域内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一、科学核定教职工编制总量,强化编制资源保障
根据教育现代化加快推进的紧迫需求和城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新形势,依据县域内公办中小学校(含幼儿园)在校学生数量,充分考虑学生数量变化趋势,把握盘活编制存量、优化编制结构工作要求,根据中央、省有关核定教职工编制标准,将编制资源向教师队伍倾斜,统筹考虑、合理核定教职工编制,在第四轮 核定教职工编制数的基础上增核一定数量编制,完成宣恩县第五轮核定教职工编制工作,为教师教育发展提供坚实的编制保障。
二、实行教职工编制总量管理,建成科学发展机制
机构编制部门积极推进实施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对县内中小学校、幼儿园教职工编制实行总量管理,教育部门在核定的编制总量内集约使用教职工编制资源,按照班额、生源等情况和教育教学需要,严格执行编制资源向农村偏远地区倾斜的规定,科学制定和调整编制资源布局,分学段、学校、地域等统筹合理制定教职工编制分配方案,报机构编制和财政部门备案后实施。通过总量管理教职工编制,有效建成“以县为主”的新型管理体制,有效加强县域内教师合理流动,解决少数学校的年龄老化、学科不配套、紧缺专业教师等问题,有效促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师资力量均衡配置、教师队伍健康发展。
三、强化教师队伍用编保障,发挥编制资源效益
机构编制部门及时会同教育、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按照“缺额全补”的原则,在编制总量内及时申报每年用编进人计划,根据上级核准的用编计划按程序办理进人手续,确保县域内中小学校有充足师资力量开齐开足国家规定课程。畅通教师人才调入渠道,及时优先办理从县外调入引进教师的用编需求,有效加大教师引进力度。鼓励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解决教辅、安保、校医、后勤保障服务等人员聘用问题,将有限的编制资源最大效益用于提升教师队伍力量。安排一定数量在职在编的中小学教师到民办中小学校交流任教,任教期内编制及人事关系保留,既激励了公办教育教师发展的内生动力,又促进了民办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