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湖北机构编制网欢迎您!
站内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最新动态
中央编办在陕西西安召开“严控总量创新编制管理”交流推进会
时间:2016-10-17       

  编者按:9月27日,中央编办在陕西西安召开“严控总量创新编制管理”交流推进会。会议交流总结了前一阶段各地各部门严控总量、创新编制管理的经验做法,对下阶段的工作作了动员部署。现将会议的主要精神和部分地区和部门的经验做法摘录如下。请各地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学习、借鉴,抓好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

  9月27日,中央编办在陕西西安召开“严控总量创新编制管理”交流推进会。湖北省编办主任肖菊华同志参加会议,并从推行机构编制政务公开、全面实行用编核准制度、科学配置机构编制资源的角度作了交流发言。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中央加强与创新机构编制管理的有关精神,落实“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政策要求,交流研讨地方部门在严控机构编制、进行结构调整和内部挖潜等方面的经验做法,巩固已经取得的工作成果,并对下一步工作作出动员部署。中央编办主任张纪南同志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副主任何建中同志主持会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编办主任、国务院和地方有关部门代表、中央编办有关司司长等参加了会议。会议的主要精神如下:

  一、充分肯定严控总量创新编制管理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会议指出,机构编制是党的重要执政资源,管好管住机构编制对于巩固提升党的执政能力、服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严格控制机构编制,严格控制财政供养人员总量,减少机构数量和领导职数,降低行政成本。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精简统一效能,严格控制人员编制,同时把“瘦身”和“健身”结合起来,妥善解决严控与满足发展需要之间的矛盾。李克强总理向全社会作出了本届政府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的公开承诺。2013年9月份中央印发的地方政府改革文件,专门对严控机构编制作出部署,明确中央核定的各省(区、市)行政编制总额和各类专项编制员额不得突破,地方事业编制总额以2012年底统计数为基数,实行总量控制,由省级政府负责。

  会议提出,近年来,各地各部门坚决贯彻执行中央部署要求,按照“严控总量、盘活存量、增减平衡、分级负责”的思路,全力以赴做好相关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一方面,编制总盘子没有突破,编制持续增长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事业编制总量出现了负增长。党政群机关行政编制没有突破行政编制总盘子,政法专项编制总量总体上持平,全国核减事业编制7.5万名。同时,各地各部门严控意识普遍提高,自定编制、超编进人、擅自设立机构等一些违纪违规问题明显减少。另一方面,着力加强统筹调配、优化结构、有保有压,有力保障了事业发展需要。各地在严控的同时,着力盘活存量,加大内部挖潜,采取各种有效措施腾出编制,加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工作力量。如,根据中央重大体制改革决策部署,各地积极做好改革办、网信办等机构调整设置工作;优化整合纪委机关机构设置,加强纪检巡视力量;统筹一切可用编制资源,加强反恐维稳、禁毒、海警、口岸开放等重点部位力量,满足教育、卫生、食品药品安全等民生领域的需求,着力充实基层一线等。

  会议强调,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得益于中央的坚强领导,得益于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得益于机构编制部门和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各地各部门从自身实际出发,大胆创新、从不同领域、不同层面和不同角度,探索了许多有效的办法。这些办法和经验来自于基层和实践,体现了向改革要编制、向管理要编制、向科技要编制的思路方法。各地要认真总结提炼,加强学习比较和借鉴。

  二、认真总结推广各地各部门涌现出的好做法好经验

  会议指出,各地各部门在工作过程中,着眼于既严控总量、又满足事业发展需要,大胆创新,从不同领域、不同层面和不同角度,探索出了许多有力有效的管理思路和办法。

  (一)按比例精简回收编制,统筹调配使用。部分地方按照一定比例(如10%左右)一次性精简回收行政和事业编制,由机构编制部门统一调配使用,推动编制向主业倾斜,向重点领域倾斜。

  (二)提高审批门槛,开展机构编制受理评估。对有增编要求的,要求先说明空编、挖潜、任务变化等情况,对于存在职能萎缩、长期空编、违纪违规等问题的,整改到位前不批增编制。

  (三)加强内部挖潜,强化动态管理。对确需增加机构编制的,坚持采用机构“撤一建一”、“撤多建一”、编制总量内调剂的办法解决,同时积极探索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调剂,做到不新增机构编制。在日常管理中,采取“扣手续费”、用编按一定比例预留、“编随人走”等方式强化管理,减少和控制编制需求。

  (四)撤并整合机构,优化编制资源配置。以机构改革为契机,在更多领域探索综合设置机构,精简整合内设机构,推行“大部门”、“大处(科)室”,压缩非业务机构人员编制,使政府组织结构和编制配备得到进一步优化。

  (五)压缩层级减上补下,加强基层一线。按照低重心、扁平化、广覆盖、近基层的思路,调整组织架构,压缩管理层级,划转人员编制,推动编制资源向基层一线倾斜。

  (六)借助专项改革,核减收回编制。结合深化“放管服”、权责清单、司法体制机制、综合行政执法、协会商会脱钩、清理培训疗养机构、事业单位分类以及科研文化地勘等行业体制改革,同步推进机构职能和编制结构调整,及时划转人员,核减收回编制。

  (七)推进政府购买服务,降低编制需求。在教育、就业、卫生、政策咨询等领域探索引进社会力量,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满足公益服务需求,凡适合社会力量承担的不再采取新增机构、新增编制的方式进行保障。

  (八)优化管理科学配置,整合政法编制资源。结合司法体制改革,减少指挥和管理层级,建立扁平化的执法办案组织架构,整合精干机构和警种设置,统筹使用编制人员力量。调整优化政法编制布局结构,充实基层一线。

  (九)深化机构编制实名制,夯实管理基础。推动机构编制管理实名制,打造机构编制网络管理综合平台,实现上下级机构编制部门之间的信息互联共享,进一步完善机构编制与组织人事财政等部门之间的综合协调配合机制。

  (十)广泛运用信息科技手段,积极推动“减编增效”。着力向科技创新要编制、要人力,通过积极引入先进装备、先进科技,推广应用信息技术等,替代人力资源投入,减少编制使用。同时,加大对“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等新信息技术的运用,改革传统管理方式,利用数据平台推动各类资源优化整合,提升机构编制资源使用效益。

  (十一)借机借势借力,加强督查整改。密切与相关部门协作配合,将机构编制管理情况纳入巡视、选人用人专项检查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等工作,抓好违规问题的督促整改。配合相关部门开展超职数配备领导干部、“吃空饷”等专项整治活动,及时查找管理漏洞,收回或核减空余编制。

  (十二)建立奖惩机制,层层传导压力。将控编减编纳入工作考核,对做得好的给予表彰奖励,激发内生动力;对控编减编不力的,严肃工作纪律,实行追责问责,强化控编减编政策的刚性约束力。

  三、以锲而不舍求实创新精神全面提升机构编制管理水平

  会议指出,坚持精简统一效能是我国机构编制工作的基本原则。人员编制规模和结构,直接关系到党的执政能力、执政水平和工作效率,也关系到党的执政形象。目前,我国行政编制和事业编制总量超过4000万,已经到了天花板。特别是在我国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当前经济下行压力比较大、财政收入比较紧缺的情况下,国家需要把更多的精力和财力用于调结构、转方式、促改革,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需要人员编制规模进一步精简。同时,机构庞杂、人员臃肿、人浮于事等影响执政和管理的现象还不同程度存在,编制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比较突出,调结构、挖潜力的空间还很大。此外,改革发展稳定各项任务还需要积极推动落实,各方面提出的增编需求和压力依然很大。

  会议强调,做好机构编制管理工作,要牢固树立贯彻“五大”发展理念,尤其是“创新”和“绿色”理念。结合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放管服”改革等,持续加大改革创新力度,探索出更多的新招、实招、管用的招,把规模控制在合理、可持续的范围内,不断提升机构编制资源使用效益。

  (一)认清责任,勇于担当。严控总量创新管理是一项硬任务、长期任务。要有高度的守土有责意识。管好管住机构编制是编办的职责所在。各级编办要勇于担当,守住总量,保障事业发展。要坚持原则,较真碰硬。机构编制管理关键要在“减”和“调”上、在优化结构上作文章,该减的减,该调的调,把握原则保重点,切实当好机构编制的好管家。

  (二)把住关口,巩固成果。要继续抓好控编减编方案的组织实施。持之以恒,确保所有新增编制都在2012年底总盘子内解决;深入推进机构编制实名制,严格把关,强化管理。要注重以制度化手段固化工作成果。通过制定出台规范性文件、研究制定相关领域编制标准等方式,把严控总量、创新编制管理的一些有效思路办法、经验做法及时上升为制度。要加大督查问责力度。加强对市县控编减编工作的指导督查力度,通过督查促整改,该追责的追责,进一步严肃机构编制纪律。

  (三)服务发展,保障重点。管住机构编制是基本要求,管好用活机构编制是对各级编办能力水平的更大考验。要切实服务好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各项事业,紧紧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研究谋划配置好机构编制资源,当好党委政府和编委的参谋助手。要加强对重点需求重点问题的研究解决。各级编办要加强研判,深入基层和一线,了解地方和部门需求,提出有预见性、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举措,着力解决深化改革、安全稳定、城镇化、公共服务、民生保障等重点领域和基层一线人员力量不足的问题。

  (四)改革创新,管好用活。要善于借改革促管理要编制。结合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简政放权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教科文卫等行业及各种专项改革等,同步加大编制核减和挖潜力度。要进一步加大“减”和“调”的力度。坚持机构“撤一建一”、编制总量内调剂等有效方法,积极探索跨地区、跨层级、跨领域调剂,打破壁垒,统筹使用。特别是要在“大口”(如政法)、“大块”(如事业单位)、“大条”(如税务、交通等)上下功夫。要更加注重向运用信息技术要编制。综合考虑科技进步、“互联网+”等大背景,积极推动各部门采取先进技术手段,运用互联网思维创新管理思路和方式,提高管理和运行效率,节省人力编制资源,真正做到以技术换编制,靠技术增效益。

联系地址:武汉市武昌区水果湖洪山路省政府大楼  电话:027-87235482
中共湖北省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 鄂ICP备 130091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