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市机构编制网
襄阳市机构编制网欢迎您!  
网站首页 最新动态 重要精神 政策法规 机构编制“五重”工作 改革创新 事业单位管理 监督检查 县市区动态 自身建设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襄阳市编办 > 机构编制管理
宜城市委编办 “三个坚持”着力提升编制使用效益
时间:2022-08-04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机构编制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宜城市委编办牢牢把握机构编制资源是重要的政治资源、执政资源”这一基本原则,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不断创新编制管理,编制使用效益不断提升。 

  坚持用编审批,发挥编制宏观调控作用。一是统筹进入渠道。以编制为龙头,对公务员招录、事业单位公开招聘、高层次引进人才、退役士官安置、军转安置、三支一扶定向招聘、外地调入等各种渠道进行统筹安排、合理摆布;二是统筹进出平衡。每年底结合编制年报,及时梳理单位空编情况,分析人员结构,为编委审批来年用编计划提供依据。针对机关事业单位在2021—2025年达到退休高峰期的实际,加大用编核准力度,空编补员,保障人员有出有进、动态平衡。最近三年共对上申报公务员用编计划200余名,核准事业单位用编计划800余名,优化了队伍年龄结构,切实解决人员青黄不接问题;三是统筹内部调剂。对部分专业性不强的岗位,坚持面向全市同类型事业单位公开选聘或系统内直接调动,努力化解结构性超编问题。同时,为节约选聘成本,一年集中组织一次公开选聘 

  坚持编制周转,发挥编制稳定人心作用。在编制总量内建立各类编制周转池统一管理和使用最大程度发挥编制功效。一是有效招贤纳才。将人才专项编制周转池集中放在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用于引进高层次人才。人才招聘到位后,集中派遣到市直各部门使用,缓解部门人员老化、断档难题一年考核期结束,及时将关系转至空编的事业单位,人才蓄水池再循环使用。为吸引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来宜工作,近几年共核准200名专项用编计划,切实解决人才乐业后顾之忧。二是妥善化解矛盾。积极创新编制管理方式,建立机关事业单位过渡性编制周转池解决部分单位超编矛盾。过渡周转编制给暂超编单位使用,人减编收,周转编制不得用于补充新人。年来,共为47个超编事业单位周转227名事业编制,缓解编制实名制矛盾。党政机构改革以来,市直共30名临近退休和提前退休人员使用周转编制,并登记为公务员,其中12名符合晋升条件的人员享受双职并行政策。三是确保供需平衡。针对该市事业编制总量有限的困境,将待分配编制和沉淀事业编制统筹使用,挖深蓄水池、扩大蓄水量,彻底化解“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编制部门真正有底气将好钢用在刀刃上。在2022年开发区管理机构清理规范和招商体制改革工作中,将有限的编制资源向开发区一线、招商一线倾斜;继续增加教育系统编制总量,确保全市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全面达到国家基本标准;为应急管理、经信、统计等重点部门事业单位调剂一定事业编制,给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持。 

  坚持动态调整,发挥编制服务大局作用。一是通过评估回收编制。建立编制使用考核机制,评估编制使用效益依托机构编制大数据平台、事业单位年度报告,通过“双随机一公开”检查、编制年报分析、深入基层专项调研、改革“回头看”等多种方式,对各部门、各单位的职能配置队伍建设、服务能力进行评估,职能弱化、编制长期闲置的单位,按比例回收编制,有效激活沉淀编制二是借力改革回收编制。积极推动综合行政执法改革、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行业改革等,加大小散弱事业单位撤并力度推进职能相近事业单位有机整合,进一步精简压缩事业编制三是查实吃空饷回收编制。对存在吃空饷行为的单位,一经查实,人员一律核销编制,单位存在空余编制的,一律收回。近两年,该市通过多元调整,共收回事业编制70余名,实现空余零散编制的有效整合。收回编制优先保障经济发展、社会民生、乡村振兴、信访维稳、安全环保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做到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延伸在哪里,机构编制就重点保障到哪里。 

    

  (宜城市委编办 杨章成) 

襄阳市机构编制网

电话:0710-3575313 传真:0710-3575881 联系地址:襄阳市东津新区汉水路1号B座
中共襄阳市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