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市机构编制网
欢迎来到荆门市机构编制网!      
首 页
最新动态 | 政策文件 | 部门“三定” | 行政体制改革 | 区县动态 | 监督检查 | 调查研究
编办概况 | 事业单位登记 | 机构编制管理 | 网上办事 | 自身建设 | 通知公告
站内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荆门市编办 > 市编办 > 最新动态
荆门动态调剂编制改革经验被全省推介
时间:2022-03-01              

   2月26日省委编办召开全省编办主任电视电话会议,武汉市委编办等4个市州进行了经验交流,荆门市委编办以《动态调剂编制资源 高效服务发展大局》为题,在会上介绍了我市创新配置编制有关做法。省委编办主任、省委组织部副部长邱丽新同志对荆门经验给予充分肯定,并将编制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改革纳入2022年全省机构编制工作“五重”项目清单。
   近年来,在市委高度重视和市委编委直接领导下,我市立足编制资源紧缺的实际,探索编制管理跨系统、跨区域、跨层级调配方式,推进资源“大整合”“大统筹”“大调配”,取得初步成效。
   第一,探索“跨系统”调配,向经济“主战场”倾斜,主动服务高质量发展。着力打破部门所有、系统所有的惯性思维,推进编制资源“大整合”。一是做减法,盘大“存量”。利用历次改革和机构调整契机,适时适度进行编制核减,不断提升编制调剂空间。前几年,对市直行政机关统一按5%核减编制;机构改革中,又统一核减收回行政编制280名。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中,对各单位统一按10%核减;通过经营类事业单位转企改制、撤销整并“小散弱”单位等措施,核减收回事业编制1584名。二是做加法,用好“增量”。建立机构编制资源调配研判机制,运用机构编制业务平台和“网上办”,定期分析研判编制使用效能,确定资源调配方向和投放重点。近年来向招商引资、应急管理、卫生疾控、生态环境等主要经济部门、重点民生领域投放编制占用编总量56%。三是做乘法,激活“变量”。探索建立高层次专项编制,首批投入编制30名,实行“过渡定编、到期收回、周转使用”,在“存量池”中拿出一部分编制“过桥”周转,用于缺编部门引进急需的金融、规划等急需的专业人才。
                   
   第二,探索“跨区域”调配,向教育“大民生”倾斜,更好服务教育均衡发展。根据全市教师编制总体饱和、中心城区局部短缺的实际,着力打破区域壁垒,对全市教师编制资源进行“大统筹”。一是着力推动跨区域调配改革。经测算,发现东宝、屈家岭两区和沙洋、钟祥、京山3个县(市)教师编制较为富余,而掇刀区和漳河新区教师编制短缺较为严重。为此,先后开展了两轮编制调剂:第一轮从两区调配教师编制202名、第二轮从3个县(市)调配编制160名,全部调配到掇刀、漳河两个新城区和龙泉中学等市直重点学校。二是率先探索编制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改革。为破解掇刀区教师编制仍然紧张的困局,研究全市教师编制资源统筹办法。依据各地编制富余数、生源向中心城区转移数、未来学龄人口增减数,腾出一定数量教师编制,建立教师编制“周转池”,所有权仍为原地区,使用权为缺编急需地区,周转使用、到期返还,动态调剂解决区域缺口。经与教育部门多轮调研论证,计划首批建立“周转池”教师编制300名,确保全市中小学教职工编制配备按期达标,目前已制定形成改革方案,适时提请市委编委会议研究同意后实施。三是推进“县管校聘”和教育资源一体化改革。在东宝开展了教师“县管校聘”改革试点,在钟祥、沙洋启动了教育服务资源一体化体制机制改革试点,促进教育人才在县域内科学调配、合理流动。 
   
   第三,探索“跨层级”调配,向服务“最前沿”倾斜,着力服务基层治理创新。针对基层治理中职责与力量不匹配等问题,积极推动“重心下移、资源下放、力量下沉”,实行编制资源“大调配”。一是坚持编随事走。结合“放管服”改革,将城市管理、农技推广、教育等7个领域管理服务事权全部下放到区,同步下沉41家事业单位和2000余名人员力量,做到事权、人权、财权“三权”同步下放,确保基层投入只增不减、惠民力度只强不弱。二是打破层级壁垒。结合街道管理体制改革,通过“市区调配一批、派驻下沉一批、乡镇补充一批”方式,推进编制资源向街道集中,全市10个街道共增加行政编制60名、事业编制410名,比改革前增加2.5倍。三是疏通联动机制。结合深化党政机构改革“后半篇文章”,针对机构改革后基层运行不优不畅问题,积极理顺体制机制,建立健全横向协作、纵向贯通的工作联动格局。在应急管理领域理顺市、县、乡管理体制,推进乡镇(街道)林业、国土、水管职能和人员集中。在交通运输领域,支持组建交通运输服务中心,实行财政全额保障,强化区级监管力量。
荆门市机构编制网

电话:0724—2349851 传真:0724—2349851 电子邮件:jmbb2349851@163.com
荆门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 免责声明 | 鄂ICP备13014455号
Copyright © 2013-2013 www.jmsbb.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