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冈市机构编制网
黄冈市机构编制网欢迎您!  
首 页
最新动态 | 重要精神 | 权责清单 | 重点改革 | 区县动态 | 监督检查 | 调查研究
编办概况 | 事业单位登记 | 电子政务 | 网上办事 | 机关党建 | 通知公告
站内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黄冈市编办 > 黄冈编办 > 电子政务
凸显五大功能 实现五零目标 ——黄冈市机构编制“不见面”审批改革实践与探索
时间:2020-06-19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建立健全大数据辅助科学决策和社会治理的机制,推进政府管理和社会治理模式创新,实现政府决策科学化、社会治理精准化、公共服务高效化。”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快建立机构编制同组织人事、财政预算管理共享的信息平台,全面推行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建立健全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进行行政管理的制度规则。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加强数据有序共享,依法保护个人信息”。去年9月份以来,黄冈市针对传统机构编制业务办理效率不高,部门单位跑路多,业务办理时间长,审批流程不可控,档案管理有漏洞,监督不透明等问题,不断提高政治站位,自我革命,自我革新,依托湖北省机构编制综合业务管理平台,在市县两级全面推行机构编制“不见面”审批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中央编办领导来我市开展“不见面”审批专题调研,《中国机构改革与管理》杂志专题推广我市经验做法,省委编办领导对我市“不见面”审批改革给予高度评价。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我市机构编制“不见面”审批功能充分展现了“不见面”审批高效、安全、透明的优势,办理机构编制业务60多笔,实现了部门单位“零跑腿”、办理业务“零风险”、政工干部“零感染”的良好效果。

一、拓展机构编制“不见面”审批“便捷”功能,真正实现机构编制业务办理“零跑腿”。一是借力网络优势“不见面”。在传统机构编制业务办理中,材料多,部门单位有时因为材料不符合要求,重新修改来回跑,有时办理一笔业务需要来回跑六七次,政工人员有怨言,办理对象有误解,给机构编制部门造成不良的影响。针对这些问题,我们依托湖北省机构编制综合业务管理平台,将机构管理、用编核准、人员管理等传统业务由线下办理转变为线上办理,一般性业务都实现了当日提交、当日办结,极大简化了办事流程,真正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路、让部门少跑腿”的服务效果。去年9月19日上午,市公安局在网上提交办理了我市机构编制第一笔线上业务,当日提交、当日办结,由过去的“面对面”变为现在的“不见面”,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不见面服务,有效提高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二是缩短审批时限“秒办结”。传统机构编制业务办理大部分时间都在路上,有的材料送领导审签需要时间,部门单位从申报到办结,快则半个月,慢则几个月,严重影响了人才引进质效。推行“不见面”审批后,较好的解决了这一难题。去年11月中旬,我市召开全市机构编制“不见面”审批工作动员部署暨培训会,现场受理了市交通运输局当场提交的人员上编业务,用480秒完成了部门单位资料提交、信息填报、编办业务科室受理、(副主任)主任审批系列操作流程,实现了真正的“秒批”办结。三是优化审批流程“全透明”。传统机构编制业务办理从部门单位提交材料到编办业务科室审核、会议讨论决定、领导审批、信息录入、编制卡办理各个流程没有时间要求和限制,部门单位很难动态了解审批进程。机构编制“不见面”审批工作推开后,部门单位全过程、全透明地实行网上申报、网上受理、网上审批,“不见面”审批便民快捷、实时监控、时限短、程序简、流程优、效率高等优势充分显现。到目前为止,市县两级推行机构编制“不见面”审批已实现全覆盖,市直部门单位已在线办结机构编制上下编业务930笔。

二、发挥机构编制业务“不见面”审批“法定”功能,真正实现机构编制业务违纪“零容忍”。一是依法设置“不见面”审批环节。以《中国共产党机构编制工作条例》为“基本法”,依托湖北省机构编制综合业务管理平台,对接机构编制动议、论证、审议决定、组织实施、监督问责等环节,依法依规,环环相扣。二是依法构建“不见面”审批体系。对部门单位分别设置用户账号、赋予相应权限;对编办人员,根据职责权限,分别设置个人账号,赋予不同功能角色。管理员账号不办理业务,规避业务风险。根据部门单位需求,科学制定了材料目录清单、文件规范模板,设置了业务办理“驳回”等功能,科长、分管领导、主要领导层层把关,一级替一级负责,形成了科学严谨的审批体系。三是依法追究“不见面”审批责任。依据管理平台信息公开、综合查询、12310等功能,行政审批“看得见、管得住”,真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在执行《中国共产党机构编制工作条例》时,有据可查、有迹可循,有效实现机构编制监管事项的全覆盖、监管过程的全记录、监管工作的全追溯、监管问题责任的全追究。

三、优化机构编制“不见面”审批“倒逼”功能,真正实现机构编制业务办结“零误差”。推行机构编制“不见面”审批后,“不见面”审批高效率要求、高规范标准倒逼机构编制部门提升机构编制管理水平。一是倒逼优化工作手段“无纸化”。人员上下编、人员异地、信息修改等业务都以电子文档的形式上传到管理平台,在平台受理、审批,自动生成电子编制卡,一切尽在“无纸”中。二是倒逼提高工作效率“高效化”。部门单位机构编制一般性业务提交后,不需要在部门编办间来回跑,编办业务科室、分管领导、主要负责人可随时随地进行网上审批。手机APP功能开发完善后,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可达到“哪里有网络哪里能审批”的理想效果。三是倒逼规范工作流程“规范化”。部门单位机构编制业务提交后,业务科室受理、科长审核、分管领导审核、主要领导审批,层层把关,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程序更规范,把关更严格。

四、挖潜机构编制“不见面”审批“评估”功能,真正实现机构编制服务“零障碍”。依托湖北省机构编制综合业务管理平台,充分发挥编制总量控制、实名制管理、数据管理、统计分析等功能,进行深入评估、科学论证,形成有价值的对策建议,为地方发展、机构编制管理、基层群众提供全方位服务。一是以评估为手段盘活编制资源。充分利用管理平台数据管理、统计分析等功能,科学评估编制资源分配情况,提出解决问题路径和措施,解决了长期以来编制资源不足,编制配备不合理、不规范等问题31个利用数据分析,采取收回编制、等额置换等方式解决历史遗留问题11个。二是以评估为关键服务机构改革。参照本省其他市州同类机构编制占比,进行科学评估,动态调整市级部门单位编制数,有效解决了黄冈“撤地建市”编制基数过低和上轮机构改革机构编制基数过大的问题。及时统计分析市直涉改参公事业单位在编人员性别、年龄层级统计数据、市直行政机关2019--2023年预计自然减员人数数据、机构改革期间人员转隶等数据,深入评估,提供数据保障和信息支撑。三是以评估为重点服务保障民生充分利用数据管理功能,对生态环境、应急管理、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等涉及民生领域编制需求进行分析比较,科学评估,实行倾斜机制,核增行政编制61名。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市级从机构改革回收的事业编制拿出120名编制作为人才周转编制,保证人才引进需要。

五、利用机构编制“不见面”审批“档案”功能,真正实现机构编制档案管理“零缝隙”。一是“信息查询”零缝隙。通过灵活多样的组合条件,实现对机构、人员信息的通用查询。部门单位提交的电子文件和编办科室补充的文档资料永久保存,都能实时“一键查询”,极大方便部门单位和编办档案管理。二是“审批痕迹”零缝隙。机构编制业务办结后,部门单位提交文件、审批流程痕迹无法修改,成为永久性电子档案。为规范档案管理,对线上业务办理文本和审批数据,业务科室及时打印归档。三是“台账管理”零缝隙。依托管理平台将行政事业单位机构历史沿革、编制数调整情况、(非)领导职数调整情况、人员增减、编制卡等打印成册。我们积极与组织、人社、财政等部门建立联动机制,努力实现编制使用、人员配备、工资核定、经费核拨、实名制管理信息共享适时比对,充分发挥“不见面”审批档案功能,形成工作合力。

黄冈市机构编制网

电话:0713-8353492 传真:0713-8353492 电子邮件:hbhgbb@126.com
黄冈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 免责声明 | 鄂ICP备13014910号
Copyright © 2013-2013 www.hgsbb.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